近日,家住张家港凤凰镇的周女士因为腹痛来到凤凰镇人民医院就诊,医院的CT报告显示其有炎性肠病,怀疑是腹内疝。凤凰镇医院医生立即通过微信群发给市中医院医共体专家组,经诊断确诊是腹内疝。很快,周女士被转诊到市中医医院手术室,其各项检查结果也同步至市中医院,当天下午6点周女士便做完了手术。“在镇上看病也可以得到市里专家的诊断,而且很快得到了治疗,真是太方便了!”周女士表示。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便捷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作为张家港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唯一代表议案,“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成为今年以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聚力推进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

  议案提得好,更要办得实。为推动议案办理落地落实,张家港市创新建立了市委领导挂钩督办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机制,由市委主要领导联系督办议案办理。与此同时,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也将议案办理作为督办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前期交办、中期推动、后期问效”机制,压实承办责任,组织实地调研,督促推进议案办理工作,努力将人大代表的“金点子”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金果子”。

  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专题调研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情况,详细了解议案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意见建议;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亚方带队专题督查代表议案办理情况,问计划、问进展、问成效,强调要聚焦重点环节,紧盯时序进度,加强办理和跟踪问效工作,不断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议案交办以来,张家港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张家港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并就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实施意见。张家港市卫生健康委等职能部门以议案办理为契机,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精准匹配基层需求,以“名医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等方式,持续加大医疗专家下基层力度,牵头医院长期派驻医师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100%。“今年以来,已累计下沉专业技术人员近4000人次,还通过创新实施市-镇共建重点专科,打造‘联合病房’等新举措,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张家港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蔡映珏表示。

  随着议案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了“家门口”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11月1日上午,在高新区(塘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动干预主治医师马克正在给慢病患者做最大摄氧量的评估。“现在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越来越多,这项评估可以很好地了解慢病患者的心肺耐力,实时监测他们身体指标的变化,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马克表示。

  今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首批“江苏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成单位名单,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列其中,成为全市首家“江苏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作为医共体中基层一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300人在中心签约了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包。今年以来,已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630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461人,为慢性病患者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360张。

  11月7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议案办结情况视察活动;11月19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审议代表议案办结情况的报告,印发相关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审议意见,并制定具体措施。根据审议意见,张家港市将研究出台《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实施方案(试行)》,为推进医共体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激发改革活力。同时还将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医疗合作,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切实把医疗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并重点解决基层卫技人员“招不到、留不住、能力弱”等问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目前虽然程序上基本办结,但具体到医共体建设尤其是如何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后续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推进,逐项落地见效,确保医共体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亚方说。(常红文 瞿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