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粮食生产冬管关键期,农行江苏分行金融助力建设“万吨粮仓”,绘“粮”辰美景,为粮储打好“耕”基。
助力智能储粮,为粮储打好“耕”基
宝应县是江苏省产粮大县之一,是重要的粮食产销衔接区,农耕历史悠久,农业产业坚实。农业银行扬州分行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精准对接仓储建设资金需求,为粮食增储工作保驾护航。
从田间地头到粮食运输,再到入仓存储……节粮减损也能耕出一片“无形良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投入粮食种植、储存、加工全过程,在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时,粮食的损耗率进一步降低。
与产量大县相匹配的,是“智能储粮”的应用。在位于扬州市宝应县的江苏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配备完善的通风、熏蒸、粮情检测和谷物冷却低温等储粮系统正在平稳有序运行。
“这一片区域就是我们的粮库,里面有各种类型的仓房,通过安装许多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便于对温度、湿度等各种事关粮食存储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达到了智能集成控制、数据信息共享、综合应用管理的效果。”企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企业致力于粮食、粮油制品的收购、仓储、加工、贸易以及现代高效农业开发,自主研发水稻新品系“楠峰1203”“楠峰1601”“楠峰糯1602”已分别参加江苏、安徽各组区域试验,并拥有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盐麦2号”“宁麦资100”“楠丰麦186”以及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中盐稻83011”、优质香软米水稻新品种“南粳68”独占许可。然而,粮食品种的升级和产量的提升给企业周转及储粮带来了挑战。
农行扬州宝应支行在走访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成立综合服务团队,组织客户经理上门对接需求,现场收集相关材料,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融资方案,成功投放“8.31万吨粮食仓储、加工项目”贷款7000万元,为粮储打好“耕”基。通过建成高大平房仓和农作物种子研发中心,有效保障“种、收、储”粮食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实现总储粮16.31万吨,年产20万吨精米。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更是调节市场、稳价保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压舱石”。通过项目贷款投放,进一步提高了宝应县粮食储备和调运数量,提升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市场供应总量,促进供需平衡,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
助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绿色收储水平
作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协作平台,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对于充分发挥市场、储备、物流等优势,推动粮食加工、配送、供应各个环节系统集成和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和南京粮食行业“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江苏省及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同时,该项目为南京市城郊大仓基地类“平急两用”项目,据悉项目一期建设的低温储备库局部最高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平均温度不超过15摄氏度,让粮食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较好保持粮食新鲜度,实现常储常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提高南京绿色收储水平,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夯实区域粮食安全保供根基,保证全市粮食市场稳价、应急、保供,更好地服务于南京地区粮食仓储、流通、供应大格局建设。
为了助力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发挥市场粮食供求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南京市粮食储备能力,农行江苏分行积极介入该项目三期建设,目前对该项目授信1.5亿元,提供资金支持,全力配合助力南京粮食应急保供中心项目顺利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