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议政)代表1400余名深入基层,走访联系群众5100余人次,开设“张代表大讲坛”56场次,开展助企送政策活动170余场次,为企业、群众解决问题1450余个;张家港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提出的1件议案、168件建议交由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现已全部办结……一个个鲜活的数字,是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生动实践,也是人大代表勇于担当,变群众“问题清单”为代表“履职清单”的真实写照。

  搭建平台 畅通民情民意“直通车”

  在张家港,12个人大代表履职中心、18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遍地开花、串珠成链。

  一个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就是一条条民情通道。全市各级人大(议政)代表进站履职达2100余人次,共接待联系选民群众5100余人,收集并答复意见建议1480余条。“家站点”里民意“涌”,汇聚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在助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站点“搬”进产业链,代表入“链”释放发展“大能量”。2024年6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10个经济运行观察点,观察点均设立于该市经济领域中的各级人大代表所在企业,既包含冶金、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又涉及新能源、特色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在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经济运行观察点,在见微知著中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在群策群力中推动经济领域政策措施落地和不断优化。

  此外,新兴产业联系点上,涌现着各级人大代表向“新”而行、助企“兴”业的活跃身影;人大代表工作站内,各级人大代表积极“站”内履职、“链”上开花,提出了一条条针对产业发展的建议,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形成助力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小站点”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以“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挖掘乡村振兴潜力、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为履职切入点,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联络站+代表专业小组、联络站+农文体旅、联络站+非遗,在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实现人大工作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双促进、双提升,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如何从“站点”走进群众“心间”?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该市实际,勇于破题,精心答题。放眼全市,南丰镇人大代表在集市上“摆摊”,群众直接在集市上面对面反映意见建议;德积街道德丰社区的“网格巴士”,开进社区网格;金港街道的“民呼我应”直播间……一个个“移动代表联络站”的创新实践,正诠释着代表们“站”在群众身边,倾听着他们的心声,解决好他们的困难。

  丰富内容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应有之义。

  开展“张代表四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把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作为人大代表“四下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代表大讲坛”里各级人大代表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学新思想、学法律法规”培训机制,运用“履职+专题”双结合培训模式,增强代表依法履职能力……一项项创新人大工作的背后,是张家港人大聚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高站位服务发展大局的生动诠释。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想在家附近上班,有没有合适的岗位?”近日,杨舍镇人大分片组织人大代表小组开展代表联企在行动——暖工集市助民企活动,人大代表们走进村、社区、企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家门口”提供服务,努力为代表企业与求职者搭建就业之桥。

  开展暖工集市助民企活动,是张家港人大丰富代表联系群众形式出实招的有力缩影。今年张家港人大组织“千名代表进万家”,开展人大代表进网格、惠民早市、代表连心车社区行等系列特色活动230余场次,收集办理意见建议630余条,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

  此外,张家港人大持续深化“两个联系”,开展“主任接待日”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选民活动11场次,联系代表和选民120余人次,收集整理建议和意见109条,均及时交办答复。开展苏州市人大代表“统一接待日”活动11场次,组织苏州、张家港及镇人大代表小组活动310余场次,邀请39人次代表列席苏州及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会议,410余人次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向选民进行了述职。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突破年 张代表在行动”主题调研活动,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精度的调研报告20余篇,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完善机制 当好社会发展“助推器”

  推动全市纺织产业开启“新赛道”、提升张家港高铁站配合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合理设置学校周边交通设施及交通标识、加强住宅小区消防系统维护、在主城区动迁安置小区中大力推进老年人助餐点建设、完善健全殡葬服务集中办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个个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有效实施,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如何能让建议真落实、代表真满意、群众享实惠?张家港人大着力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高质量,切实推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变为现实,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张家港市逐步构建了市委领导领衔督办、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市政府牵头领办的多层次建议办理督办机制,带动代表建议面上办理工作的开展,推动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提升了建议办理工作的成效。同时,创新建立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聘请12名人大代表担任“检察建议督导员”,促成案例转化达15件。此外,与人民法院共建人大代表基层解纷工作室,聘任42名代表为“特邀调解员”,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促进代表参与基层解纷工作规范化和实效化。

  从一件件精准务实的建议到一项项扎实有效的举措,群众的声音真正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今,随着一件件代表建议的相继完成,全市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明显改善,群众心中的“美好愿景”已经变成“幸福实景”。

  “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地依法履职,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一批具有实效性的代表主题活动,宣传一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代表履职生动故事,持续擦亮‘张代表’工作品牌,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新实践。”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亚方表示。(沈小恒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