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党建引领,在队伍建设、增收机制、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调动村干部“敢”和“干”的劲头,激发“闯”和“创”的活力,不断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精气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建强“领头雁”队伍 提升治理能力

  村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平均年龄降低8岁,“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从55%提高到83%,书记达到95%,具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由不足10%提高到33%,60%以上有创业项目……

  一连串数字的变化,源于机制创新和务实作风。淮安经开区通过实施村干部“双专”建设,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积极招才引贤,吸引能人大户、经商成功人士等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实行“四岗十二档”员额制晋升体系、“双挂双增”奖励机制,缴纳“五险一金”,待遇档次差在40%以上,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实施“领头雁培育计划”,通过集中轮训、村书记讲坛、实地观摩等方式,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素质。

  完善增收机制 拓宽发展路径

  待遇好了,干劲更足了。淮安经开区出台资产资源交易细则、增收激励办法,鼓励各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寻找最佳发展路径。搭建兴村创业大赛平台,村书记“同台竞技”,迸发出“金点子”;有的村将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招商引资嫁接优质项目;有的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高效农业,走品牌化路线;有的村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放大集聚效应,实现“地生钱”……

  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集体资产盘活力度,拓展使用空间,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探索“飞地”经济等发展方式。目前,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4500万元,村均超百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聚焦民生保障 提高幸福指数

  “一枝一叶总关情”。集体经济增长了,村里有能力为群众办更多实事。

  淮安经开区每年发放尊老金、助学金230多万元,为村民缴纳安康保险等100多万元,为1500多名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居住环境改善。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行动,统一配备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组建12支文艺演出队,用淮剧、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娱休闲活动。推行“支部进小区、党员进楼栋、服务进万家”,采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网格员入户调查,群众点单,党员接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居民诉求,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杨纯 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