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丁堰街道丁剑路南侧,工地施工热火朝天,芬奇新能源装备核心零部件项目一期3栋厂房拔地而起——早前“晒太阳”的低效地块即将变身高精尖的“智造工厂”。
近3年来,常州经开区推进全域全要素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盘活土地约667公顷,建成标准厂房165万平方米,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国试点,在全省31个省级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连续6年位居前三名。
昔日“包袱”成了资源
芬奇新能源是常州经开区今年引进的首宗重大外资项目。“我们新建5栋双层厂房及配套用房,其中一期3栋明年竣工,二期2栋明年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集可信时间打码机、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基地。”企业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美元,占地6.73公顷,全面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
“这一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更实现了从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分局自然资源利用科科长沈婕介绍,芬奇新能源所在的地块原属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占地15.8公顷,已经关停并转,厂区闲置多年。常州经开区以“旧城改造再提升,低效用地再开发,国有资产再配置”为目标,通过控规调整,引进芬奇新能源项目,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9.5万平方米,容积率提升至原来的3倍。该项目近日入选省自然资源厅低效用地试点工作专报,为全市唯一入选。
为推动“资源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经开区分局将该项目纳入“书记项目”,成立专班,在政策运用、矛盾协调、土地收回、挂牌出让、交地发证等关键节点积极协调,派出党员突击队、业务引导员精准服务,采取“全程代办+容缺受理+承诺补办”的服务机制,实现不动产登记流程零材料“交地即发证”。
“三生融合”综合开发
驱车至广电路与今创路交界处,只见灰白相间的标准化厂房林立,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的宋剑湖创新智慧港项目一期已具规模。“签约了几十家新材料、智能制造、半导体等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瞪羚等科技型企业。”园区项目招商经理蒲蓝说。
沈婕介绍,区资规部门规划先行,实施综合片区开发,将土地用在“刀刃”上。该片区规划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腾退园区内民房和低效企业,以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智能通信产业为主要特色,打造宋剑湖创新智慧港。
随着产业的升级,该片区配套公共服务不断做“加法”:宛沿河河道及沿河景观新建工程完工,全镇区域河网水系进一步健全,在保证宛沿河、宋剑湖水系连通的同时,共同构成城市“绿肺”;逐步完善路网建设,轻纺路、东庄路、观湖路等道路通车;重建周边污水管网,连接到中吴大道污水管网;全市首个民法典主题宣传口袋公园开放,串联区域生态景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均衡配置,成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
向天借地“工业上楼”
“把工厂搬上楼后,研发人员坐着电梯就能直达生产车间。”不久前,理研磨削科技有限公司搬进了横林智慧产业城,这个总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的园区里,布局了12幢多层厂房,重达数十吨的设备可以便捷进入厂房。企业总经理何乖说,企业研发人员需要时时看到生产端的测试情况,此前搬了几次家,来到科维·横林智慧产业城后,多层厂房可以满足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办公等全部需求,终于可以安心发展。
打破“横向”扩张的空间路径依赖,“向天借地”大大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目前,常州经开区聚焦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光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绿色家居产业园、宋剑湖创新智慧港、宋剑湖光电科技港、万洋科技众创城等25个专业园区,在这些园区里,工业楼宇项目成为“标配”。
常州经开区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对横林镇崔桥村片区、遥观镇洪庄村片区的“危污乱散低”企业和民房进行整治腾退,改造成耕地、林地、坑塘水面、其他草地等农林用地,将腾退出来的空间指标用于镇内集聚建设类和功能转换类园区,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流动、资源高效配置。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了什么?一组直观数据可窥其新貌——产业布局更趋合理,2024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51.6亿元,占比约48%;亩均质效全面提升,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恒耐创智天地等园区投运,特色产业亩均税收突破30万元;综合发展韧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等指标领跑全省省级经开区。(刘懿 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