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阴市人民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聚焦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等重点环节,在实务中不断探索,全面推进执前督促工作稳步开展。
高效谋篇布局。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针对债权人提出的首次强制执行申请,改变传统直接立案模式,除债权人明确表示不同意或存在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外,积极引导债权人通过执前督促程序实现权利。高站位夯实组织保障,将执前督促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以目标承诺、任务认领等方式,对执前督促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推动早谋划、早发力、早落实。
规范运行程序。制定执前督促工作运行规范,对纳入执前督促程序的案件设立“执保”案号,借助财产查控措施,在一个月内高效完成排摸财产、发送督促通知、约谈债务主体、扫清处置障碍等前序工作。针对有财产可供执行且已采取查控措施的案件,及时导入执行程序,快速实施扣划、变价等财产处置措施,促成案件实结;针对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已有同一被执行人终本的案件,积极引导债权人撤回强制执行申请、与债务人达成和解或借助破产程序实现债权。
强化科技赋能。深化智慧执行应用,筹备研发执前督促管理平台,将节点管控纳入平台管理,明确执前督促案件收案、查控、结案等各环节节点时限和衔接分工,提升“数助决策”效能;精准描摹质效画像,全面分析各承办人执前督促结案数量、结案平均用时、结案方式等指标,构建权责明晰、问责精准的闭环监管体系;升级督促履行短信自动提醒模式,消弭执前督促管理系统与审执案件管理系统的信息壁垒,推动案件材料一键生成、自动关联、便捷导入,实现执前督促案件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郁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