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州蓝”多次在朋友圈刷屏,从数据上看通州大气攻坚成效:截至12月10日,通州区优良天数达308天,同比增加21天,优良天数比例(AQI)89.3%,全省第一,提前21天完成AQI84.2%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通州生态环境局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劲头推进大气治污攻坚,通过多元发力,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统筹谋划,源头挖掘减排潜能。制定《通州区2023-2024年臭氧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通州区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明确空气质量工作目标,对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与层层传导。推动铸造、汽修等行业64项年度重点工程全部完工,圆满完成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国三、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实现年度VOCs减排327.2吨、NOx51.2吨、颗粒物171吨,从源头上牢牢守住大气治理“第一道防线”。
科技赋能,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开发建设通州生态环境局大数据监控平台,优化大气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集点位分布、实况监测、视频监控、溯源排查、报警管理、数据查询、环境分析等要素于一体。利用颗粒物激光雷达扫描,污染天提前走航监测,前置化锁定污染物高值区域并清零;以VOCs和NOx两大臭氧污染前体物为重点攻坚对象,综合研判大气污染形成特质,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形成陆空一体、精准溯源的环境监测体系。今年共开展VOCs走航9次、颗粒物走航17次,成功保良9个临界超标天,臭氧污染超标天数较去年减少22天。
分类施策,强化差别管控应对。对全区涉气企业全覆盖摸底,掌握企业原料、生产工艺、治气手段等基础信息,综合评估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进行科学施策、精准调控,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贡献度大小实施区域差别、时段差别、企业差别和考评差别,切实增强差异化管控的精准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避免“一刀切”。今年以来,共有66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给予16家企业不予处罚决定书,指导9家企业申报重污染天气绩效AB级,形成差异化管控导向,激发企业治污减排新动力。
奖补豁免,激励企业提档升级。不断加大政企会商、送策入企力度,鼓励污染治理水平高、符合豁免条件的相关企业积极申报豁免,截至目前,助力14家企业获得上级大气管控豁免。推动南通百纳数码有限公司通过末端系列整治,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治气质效,消灭走航高值;帮扶江苏宏德特种部件股份有限公司RTO、南通神龙游船有限公司RCO等高效设施改造提升及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粉末涂料源头替代等重点工程治理项目获得上级奖补资金共计1241.8万元。
依托网格,推动全域协同共治。在烟花爆竹禁放、工地扬尘及秸秆禁烧领域,调动区镇网格力量,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刊播宣传信息、发放宣传单、多方倡议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动员广大市民共同维护节日环境;区镇联动强化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严格惩戒曝光力度,倒逼建设工地主动强化扬尘治理水平;实行“区包镇(街道)、镇(街道)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田”五级联防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知晓的禁烧禁抛宣传格局。
“环保人不遗余力进行大气攻坚,就是要让百姓切身感受到环境质量在一天天改善。”通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健表示,将以“成绩每天归零”的姿态,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借助“夏病冬治”和科技等手段,向深度攻坚发力,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让人民群众体验到实实在在的环境获得感。(邱茜茜 崔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