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地融合发展,合力推动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创新,近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徐州工程学院主办,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徐州工程学院举行。来自江苏省内智库专家、徐州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淮海经济区协同办、市委党校等部门以及淮海经济区周边高校相关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研讨会。

  扎根徐州、服务地方,徐州工程学院切实履行高校的使命,成立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学校期待与各参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文化传承创新、校地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洋表示。

  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于2023年5月获批。基地获批以来,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已出版专著2部,完成决策咨询研究报告46份,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15项,编纂《徐州市财政志1986-2022》。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空白,为将该智库建设成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的思想库、信息库和方法库奠定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代表省社科联致辞。他对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建设提出四点要求:服务决策大局,勇担时代使命,引领发展新航向;聚焦社科发展,激发协同创新,共筑集智新生态;推动基础研究,助力决策咨询,构建互动新平台;提升基地影响,打造品牌基地,扩大影响新广度。“要以基地为抓手,助推教学科研,以基地聚人才,发挥决策咨询研究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张新科说。

  研讨会上,张新科作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结构和传播路径》的主题演讲。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沈和、南京工业大学纪委书记曹杰分别作了题为《江苏中国百强县高质量发展对淮海经济区的启示》《新质生产力下的工业数智化转型与碳管理》的主题演讲。(高玉玲 吕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