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大丰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努力把独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川东港区域获评第二批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先后2年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受省政府督查激励。

  狠抓治理,推动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该区始终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环境指标居省市前列。精细治理增蓝天,实施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移动源四源共治,实施源头控制、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解包干管控,狠抓排放大户“零点驻厂”深度减排,落实VOCs深入治理,建筑工地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城区道路保洁实现“10分钟保洁圈”。综合施策保碧水,构建治水专班,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区1782条区镇村三级河道698名河长全部上岗履职,深入开展“对标进位”治污攻坚。目前,全区6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5个入海河流断面优Ⅲ比例和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连续两年实现4个100%。重拳出击护净土,全区年产废量5000吨以上企业全部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危废产生和经营单位分别纳入省、市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进行严格监管,全区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双100%。

  突出呵护,守护丰厚的自然生态家底。大丰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海岸线长112公里,滩涂面积116万亩,坐拥世界湿地自然遗产核心区,孕育了麋鹿、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东方最大的湿地,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严守生态红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先后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优化调整方案》等,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面积不减、性质不变的基础上,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抓好湿地保护,加强对自然湿地保护的监管,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经多年努力,大丰境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140余种,珍稀鸟类的栖息数量比建区时增加了数十倍,东方白鹳、勺嘴鹬等珍稀鸟类每年都来大丰栖息繁衍。强化生态富民。荷兰花海依托自然湖泊湿地资源,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成功探索出一条“种好一片花、致富一群人、打造一座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目前,荷兰花海为国家4A级景区,形成“基地+研培+农户+公司”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辐射周边8个村,带动3000多农户种植郁金香,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花卉经济效益是原来棉花经济的10倍。

  注重绿色,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大丰拥有独有的“风光”资源禀赋,并切实用好生态、风光、产业这个“聚宝盆”,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着力端起绿色“金饭碗”。链式集群发展绿色产业,正泰新能源“一期11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年内新培育申报国家绿色工厂6家、绿色园区2家,省级绿色工厂17家、绿色园区2家。发挥优势引领绿色低碳,获批“双碳监测体系构建”国家级试点,高水平建设大丰港零碳产业园,洛基山研究所等16家机构挂牌入驻,被纳入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单位。充分释放风光资源优势,新能源装机建成并网超425万千瓦,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量有望突破100亿千瓦时,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绿色金融抢滩登陆,积极引进生态绿色的金融“活水”,在江苏省先行先试,首创“金融+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的“1+2”模式,全省首单“湿地修复碳汇贷—湿地贷”“海洋蓝色碳汇贷—紫菜贷”“林果树碳汇贷—梨园贷”先后落地大丰,谱写了生态绿色“碳”索的新答卷。(谢天刚 李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