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润人心,党音入万家。徐州市铜山区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深化“铜行有理”宣讲品牌建设,以理论宣讲成效“点”带动理论武装成果“面”,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用百姓语言、百姓视角、百姓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柴米油盐”之中,切实在基层“宣”出特色、“讲”到深处。

  宣讲内容由表及里,既“有意思”又“有意义”。采取“集中宣讲”与“分众宣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论宣传“声”入人心。一是组建宣讲“智囊团”。吸纳领导干部、党校教师、思政教师、人大代表、优秀党员等各层次、各部门、各领域理论骨干150余人,组建区级理论宣传宣讲师资库,召开宣讲备课会2次,通过理论培训、辅导点评、座谈交流等形式为宣讲员提供指导帮助,持续提升宣讲员理论素养。二是打好宣讲“擂台赛”。坚持以“赛”促讲、以“讲”促学,结合基层党员冬训,开展区委全会精神宣讲比赛35场,宣讲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真挚细腻的情感讲述所见所闻所感,宣讲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铜山新实践,进一步提升知识储备、宣讲水平。三是定制宣讲“主菜单”。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专业部门出单、基层群众点单、宣讲团队接单”的理论志愿宣讲平台,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安全生产、民生保障、传统文化等各方面,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准加工”,推动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宣讲形式深入浅出,既“具新意”又“具心意”。坚持“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原则,积极创新形式载体,让宣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一是“铜声讲堂”系统讲。打造“铜声讲堂”宣讲项目,包括党组织书记引领讲、专家教授指导讲、理论骨干深入讲、草根名嘴通俗讲,开展集中宣讲480余场。各镇积极开设“90后”干部讲堂、村书记周周讲、晨会微课堂等宣讲栏目,形成理论宣讲大格局。二是多元队伍特色讲。构建“20+100”宣讲队伍,即围绕“一镇(街)一特色”,组建20支特色宣讲队、100名宣讲骨干,涌现出“乡音轻骑兵”“五老宣讲团”“童声快板队”等贴近基层的宣讲队伍,精心选择“小切口”宣讲主题,开展互动式宣讲,陆续推出《从园博园看新发展理念的铜山实践》《小高一家四十年的变化》、丁丁腔《摘下满天星》等作品。三是文艺文化沉浸讲。发挥文艺载体对理论大众化的促进作用,组织区内20个文体站编排文艺节目,由各镇文艺宣讲队进行“理论+文艺”演出。创新推出党建品牌节目《音乐思政课》《新时代公开课》,采用“串讲人宣讲+影视片段+经典音乐+合唱及现场互动”形式,将理论宣讲和音乐艺术叠加,变“照本宣科”为“身临其境”、变“理论灌输”为“音乐感染”。

  宣讲阵地串珠成链,既“活起来”又“火起来”。从公园广场到农家书屋,从会议现场到工厂车间,在铜山区,基层理论宣讲活动的场景随处可见。一是多维课堂讲出乡音意蕴。用活乡村大喇叭、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类基层阵地及区内58处红色资源,搭建各类“情景课堂”,开展分众化宣讲千余场,宣讲过程中穿插情景讲述、互动提问,让听者融入情境、感同身受。“广场夜会”“有理亭下说”等特色做法被上级媒体报道。二是网上课堂宣出主流旋律。聚焦网络载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云传播”作用,推出融媒视频《红色铜山》节目7期、《e铜心向党先锋云上说》宣讲视频17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快传播”“抓眼球”“入人心”。将理论宣讲与直播带货、电商助农相结合,“新农人”不仅在网上直播卖农产品,还结合理论宣传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新成果。三是交流课堂学出自信忠诚。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省理论宣讲平台在线宣讲会,并组织研讨发言,切实用好“理论大餐”。组织阅读分享活动310场,广大党员围绕党的建设、传统文化、红色经典等作品,畅谈在阅读中的所见所学所思。(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