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苏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水平,日前,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展示交流会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推进会在张家港举行。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西祥,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曹海榕,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徐健,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会长顾瑞华,苏州市电化教育馆信息素养中心主任周红涛,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秘书长王建梅等出席活动。

  徐健在致辞中表示,张家港市教育局要利用成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的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均衡发展。

  曹海榕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2021年5月,苏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评选办法》的通知、电教馆发布了《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与评选工作通知》,市政府发布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也明确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相关要求。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开始规模化推广与应用,努力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截至目前,苏州人工智能教育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规模覆盖、集群发展、生态构建、贯通培养”的苏州模式。苏州市将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赋能教育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和机制性重建,努力为苏州构建人工智能标杆城市贡献教育智慧,为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苏州经验”。

  王西祥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教育强省,江苏近年来把握前沿,夯实基础,始终关注教育与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工作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全省100多个区县中有10个区县成功入选全国“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200多所学校入选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尤其是苏州,有5个区县65所学校入选全国试点区、试点校,不仅在全省而且在全国首屈一指。王西祥强调,《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无锡市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进课堂、省“领航杯”大赛年均参赛师生突破40万人等政策、举措和活动,加快了江苏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建设,探索出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储备。

  在教学观摩环节,来自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的王丽花和曹慧老师讲授了风格各异、独具匠心的人工智能融合课。王丽花老师巧妙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语文课堂,通过讯飞机器人人物模拟,通过剧本杀直播、机器人采访、虚拟安徒生对话,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感受经典文学魅力的同时,领略到了人工智能在文本解读与分析方面的强大功能。

  在课例展示环节,苏州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叶新老师的《傲游汉字王国》、江苏省常熟中学陈莹莹老师的《声声慢》采用现场课例展示方式;北京市第二中学高山老师的《初识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和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兴乐路小学陈晓菲老师的《校园生物大搜索——AI技术支持生物多样性探索》通过远程视频在线课程展示。这些课例展示了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场景,全方位体现了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多样化应用。薛峰、肖年志、曹海榕三位专家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技术应用、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每一节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评价。

  会上,苏州吴中区、常熟市、张家港市、相城区分别就各自区域的试点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志强作了《人工智能教育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小衔接的思路》的专题报告;顾瑞华作总结发言。

  本次活动由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张家港市教育局主办,张家港市教育技术装备室、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承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苏州市各县级市(区)教育信息化机构负责人、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代表、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团体会员学校代表260多人参加展示交流活动。(胡勇 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