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1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刘桥镇美丽田园。卑多敏 摄
通州区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多举措厚植乡风文明沃土,强化农村社会治理,繁荣农村产业,营造优美环境,“滋养”乡村振兴之路,一幅幅村美人和的田园画卷正在展开。
初冬时节,来到石港镇睹史院村,穿梭在村舍之间,行走于田间地头,在村里的“老男孩”咖啡馆点上一杯香浓的咖啡。环顾四周,目之所及的是稻田、荷塘、村屋、篱笆……360度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园景色将人包围,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今年以来,通州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规划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石港片区建设,通过整合资源、连片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和美的水乡风貌,催生乡村面貌美丽“蝶变”。
片区化改造 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迈进
近日,刘桥镇英雄村格外繁忙,村党总支书记纪海军正在组织工人修建村庄小路、清理农业废弃物。
去年年底以来,通州区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四清一治一改”为切入点,围绕清垃圾、清沟塘、清农业废弃物、清残垣断壁,不断加强公共空间治理,改变广大群众传统陋习,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实施城乡接合部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大棚、三棚、三线、附房和破落建筑、沟塘整治、垦坡种植等薄弱环节,紧抓重点、集中整治、分批实施,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经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实施环境整治后,村民李传英家门口杂草丛生的地块变成了小公园,村民们笑谈这里现在成了村里的网红点。“改成公园后,我们早晚都来这里散散步、聊聊天,心情也好了。”
一排排房屋坐落整齐有序,一家家院里花开分外幽香,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一片片田野收割忙……夕阳映射下的英雄村显得格外美丽。
在去年建设15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础上,通州区按照省里的“十有标准”和市里的“五美”要求,今年、明年将分别再培育17个、13个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省里村庄有规划、农房有改善等‘十有标准’,以及市里‘产业美、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常态美’五个要求,重点围绕石港、刘桥进行片区化改造,从单个行政村向片区化打造,由点及面,扩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辐射范围,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迈进。”区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负责人季佩华表示。
建平台挖资源 让乡村“颜值”变“产值”
“最近是旺季,烘干房基本都是满负荷运转,一天要烘40吨粮食。”11月22日,在刘桥镇蒋一村的粮食加工中心,村党总支副书记赵冬梅喜悦地说。
2019年,蒋一村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烘干房,并在2022年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村集体和种粮户的粮食收割后,可以立即送去烘干房进行烘干处理,让以种粮为主的蒋一村没有了后顾之忧。今年,8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和8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中心投入使用,不但能满足本村的粮食烘干、加工储存需求,还对外开放,一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3万元。
村庄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让产业兴旺起来?答案是建平台和挖资源。近年来,通州区坚持接二连三,产业融合赋能发展,打造示范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核心区,通州农业园区于2023年底顺利通过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园中期验收。在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同时,还进一步挖掘农业资源的多元价值。
在刘桥镇徐园村的和园盆景艺术研究院里,珍珠罗汉松、黄杨等盆景高低错落,虬枝盘曲。小盆景撬动“大产业”,和园盆景艺术研究院通过将培育加工技术传授给村民,已带动周边近30户农户从事盆景种植与销售,沿线庭院形成了“一户一美景、一线一风光”的格局。“我们既要美化村居环境,也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农业产业带动农村发展。”徐园村党委书记徐媛表示。
“十四五”以来,通州区在各村居培育特色精品循环线路,打造了开沙、徐园、徐庄、睹史院、东平等一批“明星村”。今年以来,通州区持续巩固提升整治和建设成果,推动各村居实现“风景”变“产业”、“颜值”变“产值”,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基础。
文明新风建设 让和美乡村更“和气”
在刘桥镇新中村的高架桥下,原本杂乱的空间建成了垃圾分类主题游园。“主要由垃圾分类体验房、测试亭、墙绘公益广告等组成。”新中村党总支书记朱燕平介绍,这是他们在不占用公共资源的前提下,向村民们潜移默化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一个举措。
除了加强宣传,通州区还实施村干部分片包干,入户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带领村民参观模范农户,引导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绿化,组织村民参与星级文明户民主评选,巧用积分制带动村民自治,切实做到“家家参与评比,户户动手提升”,有力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近日,石港镇金庄社区举行了每月一次的村容村貌改善积分、乡风文明积分兑换活动。从去年开始,金庄社区通过了包括庭院卫生、乡风文明在内的多个“积分制”村规民约。建立“新风”兑换角,通过积“文明分”兑“生活品”,推动形成人人关心、家家支持、户户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和美就是人的方面了,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季佩华表示。
近年来,通州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硬件资源,开展理论宣讲、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全民阅读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从移风易俗、卫生整治、垃圾分类等入手,实施繁荣农村文化、文明家风建设等行动,提升群众精神面貌。充分利用居民代表大会、板凳会、庭院会、科普宣传栏、道德讲堂等阵地,向居民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组织老党员、退役军人、乡贤等广泛开展系列宣讲活动,通过文明新风建设,让和美乡村更加“和气”。(沈维维 袁志林 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