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弱有众扶、幼有所护、老有颐养等民生关切,聚焦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注重在实践“考场”练兵,选优育强骨干力量、“第三梯队”,在重要领域“主战场”、关键岗位“赛马场”识别考察干部,锤炼干事本领、激励担当作为,让干部有为也有位,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铁脚板”丈量民情,强化“作为”主动意识,跑出容缺审批“加速度”。阜宁县持续深化“周调研、旬研判、月调度”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实行“大数据初步筛选—网格化精准摸排—铁脚板定期督导”三步走,将救助关口前移、触角下延,提高镇级容缺审批效能,有效解决群众申请材料不全“多跑腿”的问题。选派社救业务骨干组成政策宣讲组,深入开展“社会救助下基层”实践活动,对全县所有板块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由群众“上门问”转变为干部“敲门来”。对“疑难杂症”进行实地会办、集中会诊、现场答疑,将政策“红利”送到群众家门口。对急难型困难群众采取先行救助后审核,提高救助时效。针对经济状况精准认定难、疑难个案问题多、现行救助政策不完善和救助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推行“一事一议”。全县339个村居(社区)利用党员活动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排查集中评议活动,让救助服务精度更准、兜底力度更大、解困速度更快。

  “热心肠”纾解民困,锤炼“善为”硬核本领,绘就护航成长“同心圆”。深化“阜爱有宁”社会关怀,织密未成年人“家—校—社”关爱保护网,形成“全链条、全周期”关爱保护机制。民政与检察、司法、教育等系统干部互动“联姻”,选派“爱心守护员”,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建立“爱心结对”帮扶关系,常态化开展寒暑假集中走访、季度随访、重点时段巡访,及时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摆脱困惑,进一步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形成“一童一档一策一专班”。通过“检民‘童’行 共护未来”巡讲、“爱心暑托班”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赋能。同时,配备镇级儿童督导员、村级儿童主任,注重干部教育培训技能提升,推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以县未保中心、镇未保站为载体,广泛链接社会资源,激励和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因时因需开展家庭关系调适、情感慰藉、心理疏导、行为干预与矫正等专业化服务,用心用情浇灌“向阳花”,共绘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同心圆”。

  “宽肩膀”承载民愿,解锁“有为”实干密码,托起幸福安康“夕阳红”。聚焦农村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县镇干部组成调研专班,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发现75周岁以上的高龄、空巢独居等群体集中就餐意愿强烈,研究将长者食堂建设纳入全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围绕“民生有需求、集体有积累、支书有能力、干部有情怀、村居有资源”合理选址,综合考虑辐射半径、就餐意愿、成本投入等因素,采取挖掘集体存量资产、盘活农户闲置民房、鼓励党群志愿服务等措施节约支出,最大限度实现运营成本、群众负担“双减”,积极探索老年助餐服务“阜宁实践”。目前,全县已建成睦邻点、长者幸福食堂等各类老年助餐设施42个,日均提供就餐服务3000余人次。依托长者食堂人气流量带动,释放县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孵化基地服务功能,优选链接社会资源,开设“老有法助”、书画摄影、智能机使用、“非遗”八段锦等课程,量身定制“服务菜单”,发挥“物质食粮”暖胃、“精神食粮”慰心的作用,让“阜老乡亲”幸福有“知”有味。

  “我们注重在实践中练就干部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真本领,突出在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培养选拔干部,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位子,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实干争先的内生动力。”阜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