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党建一头连着政治,一头连着经济,是今年组织工作重点。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坚持以政治引领为贯穿线,以开放融合为突破点,在建强组织堡垒、推动政产学研、统筹各类资源、融合协同发展等方面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持续打造“红链万象”产业链党建品牌,出台产业链党建生态圈建设《三年行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强战斗堡垒,持续增强组织“凝聚力”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要覆盖到哪里。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必须要严密组织体系,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让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聚焦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构建“2+2+X+N”高效协同体系,由区委组织部、属地板块党(工)委组织领导,牵头部门、属地园区党委具体负责,X家企业党组织内部联动,N家链上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围绕“543+X”产业,成立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9家产业链党委,在组织架构上实现政企研金服统筹衔接、协同发力。每季度由一家链上龙头企业担任“轮值链长”,明确举办一次产业链开放日、开展一场党建研学、领办一件惠企实事、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的“四个一”链长义务,围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技术人才招引培育等4方面具体工作进行座谈交流、论坛研讨80余场,组织链上党组织开展互学互鉴20余次,有效推动链上成员同向奔赴,实现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
聚焦先锋模范,推动示范带头。开展“产业链上党旗红”行动,遴选党建指导员、园区管家、属地社区网格员等200余人组建7支“红领书记”服务队,打造“红色车间”13个,组建重难点项目“红链”党员攻坚队12个、行动支部56个,鼓励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搭建“链上党组织书记沙龙”交流平台,成立技术协同创新支部,由平台发起邀请链上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组建政学研朋友圈,专属定制投资融资、人才引育等8大类集成式服务,累计服务468家次企业,缩短研发周期3000余小时,节省成本250万余元。
聚焦业务融合,聚力优化服务。制定“3个3”具体举措,即每周走访3家企业、每月推进3项难题、每季组织3次活动,全方位覆盖链上2178家企业,走访收集链上企业党建力量薄弱、融资困难、用工紧张等30余项诉求,开展党建业务培训、高层次人才沙龙、上下游供需对接会等活动20余场。梳理“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创新“入网升格”工作法,每50家园内企业划分为一网格,按照“一格一员”配备党建指导员,“一网一策”制定“园动力”惠企实施项目124个,推动解决园内物流配送、产线升级扩容等难题。
坚持政产学研,持续提高资源“整合力”
产业链党建从来不是单向发力,需要政府、院所高校、园区楼宇等多方主体“往一处使劲”,不能单兵作战零散服务,而要整合资源集成服务。
政策落在“链”上。推进院地合作共建、区领导挂钩联络、“一院所一服务专员”等工作机制,联合属地院所党委与区内企业结对,制定“活动、人才、资源、项目”四张需求清单。实施“一所一策”,开展“一链一场”技术成果专场对接活动,与驻区院校在科技成果精准孵育、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定向培养等方面开展个性化、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全面链接院校创新资源,探索院地融合共赢路径。据不完全统计,院所培育的关联企业近150家,估算市值超过130亿元。
人才育在“链”上。针对重点产业集群的企业以及驻区高校院所、重大科创平台科技攻关项目,开通“滨湖之光”入围直通车,积极布局域外“科创飞地”,打造人才项目离岸孵化器,举办“百企千才高校行”等线下招聘34场,“春风行动”、名企优岗等线上招聘48场。实施“全员招聘”引才策略,成立集成电路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支持院校人才与链上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百余项,累计交易额近1亿元。成立技术攻关人才联合体,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科研任务和企业发展攻好人才关。
服务沉在“链”上。区、镇两级联合组建“强党兴链”服务队伍,行业主管部门班子成员每月联系走访1次产业链重点企业,每季度召开政企联席会议,共研产业发展规律、共商链上企业发展难题。精选一批以院所党员专家、党员工程师为带头人的科技创新特派员,定期组织对产业链上企业开展技术指导,组织26名党建指导员、33名人才专员、64名项目代办员入驻链上企业轮值办公,提供党建工作指导、产业政策宣讲、企业需求征集、问题事项协调、重大项目代办等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走访企业80余次,收集链上企业诉求72个,协调解决党组织关系转接、招工难、银企融资对接等“烦心事”“难心事”180余个。
紧密多方联动,持续释放主体“作用力”
产业链党建从来不是让某家企业单向受益、一家独大,而是要促进链上成员同步发展、同向得利。只有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发挥龙头企业“头部”效应。构建由1家龙头企业领跑、N家链上企业跟跑的“1+N”项目合作模式,集中攻关技术迭代、工艺升级等重点难点问题,助力化解系统开发、精度提升等技术难题120余项,通过以大带小,提升链上集群整体竞争力。创新“链上观察点”制度,精选部分链上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观察点,由区级专班直接联系,定向沟通。执行“每月线上沟通、季度现场调研”制度,整合汇总观察点成果转化、投资融资、市场拓展等相关经验,以点带链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
释放产业集群“澎湃”动能。依托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链上企业职工培训、商务洽谈、交流合作阵地,定期举办产业链企业家下午茶、产业链发展论坛、产业发展政策解读会等活动,推动集群产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围绕“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由产业链党委牵头,协同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探索成立7个攻关联合体,分领域建立产业链发展智库,制定12个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等事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16个,帮助完成C919飞机零部件国产化替代、6英寸SAW滤波器晶圆生产线搭建等28个研发项目成果转化。
点亮初创企业“星辰”光芒。以区政府投资母基金为引导,设立2支总规模1亿元的金融助力产业链基金。组织14家金融机构与链上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联合设立8只产业链金融基金,多主题、多形式开展融资对接活动98场。开通初创企业成长“绿色通道”,兑现多批次纾困资金8400余万元。升级太湖湾科创带金融创投政策,联合国投公司、产业园区引进7只金融助力产业链基金,对15家链上关键企业进行投资,投资额14.87亿元。
红链赋能强引领,万象出新促发展。滨湖区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做深做实“红链万象”产业链党建品牌体系,全力打通产业链党建赋能科创带建设高速通道,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滨湖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肖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