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六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除线上776支参赛团队外,来自全国166所高校、1165支参赛团队共赴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围绕人工智能+新四科、人工智能+未来场景、钢材表面缺陷检测与分割、AI生成人脸图像鉴别、无人车视觉巡航赛、无人车任务挑战赛等18个比赛项目展开激烈算法比拼。

  开幕式上,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致欢迎辞。他表示,长期以来,南京邮电大学始终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学科特色优势,持续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超前布局、精准发力。

  “本次大赛正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刘青山说。

  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陈松灿教授介绍,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吸引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6所院校、8027支团队报名参赛。

  “教育、科技、人才需要协同推进。”南京大学副校长周志华表示。据了解,此次高校人工智能算法竞赛由周志华教授于2019年倡议发起举办。自首届大赛在南京大学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地高校广大师生的热情关注,参赛规模逐年扩大,赛事影响日益提升。

  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提出,希望省人工智能学会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继续发挥省级学会集学术性、科普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优势,将赛事办好办实,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表示,省人工智能学会通过组织校园人工智能算法大赛,搭建人工智能算法精英“练兵场”,走出了一条挖掘和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新质人才的新途径,同时也欢迎各参赛选手来江苏就业创业。

  江苏是高等教育大省,现有普通高校17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超260万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表示,人工智能学科竞赛正是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

  据悉,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是面向全球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及以上在校学生举办的全国性学科竞赛,目前已连续举办6届,迄今共吸引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所高校学生参赛,累计参赛队伍2.4万支,参赛学生人数超过3.7万人。本次比赛由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组委会指导,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南京邮电大学承办。(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