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1月8日电(记者朱程)声学产业与众多科技领域交叉融合,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江苏正加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2020年,中国声学学会、南京大学、苏州市政府共同启动“苏州·中国声谷”建设,将其落户于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年来,常熟以建设“苏州·中国声谷”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声学产业人才、团队、技术、项目、平台、载体在这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声学技术交叉渗透性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通信、新材料开发、降声降噪、振动测量等领域,是不少“卡脖子”技术的底层技术来源。
聚焦打造创新“内核”,常熟创建了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攻坚基础材料、核心器件、重大装备等一批国家战略所需的声学核心技术;打造通过CNAS认证、国际一流的声学检测中心等公共实验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与制造业配套的检验检测、认可认证服务体系;引进徐红星院士团队建设声光微纳技术研究所,主要承担项目孵化、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成为联系国内外声学产业技术的纽带和桥梁。
创新驱动下,一项项声学应用成果凸显:南智芯材实现全球最大直径8英寸高品质铌酸锂晶体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地球山颠覆传统喇叭扬声器工艺模式实现对声音的精准控制……
立足声学创新技术引领,聚焦车载声学、减振降噪、海洋声学等细分领域,常熟有针对性地编制产业招商目录,着力打造高能级载体,引进龙头企业,强化产业强链、补链和延链,高标准建设长三角(常熟)国际先进制造产业园、中国声谷创新加速中心、欧洲绿色产业示范园,已建成9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载体,规划打造3000亩声学制造业集聚区。
大力度招商引资下,常熟声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在吸音材料细分领域,常熟引入声学行业聚酯纤维产品PET龙头企业佰家丽入驻;在3C、汽车、医疗和航空等应用领域,吸引东莞立讯智造落户;在车载麦克风,拓展声学仿真领域,引进国际先进电子技术公司进行麦克风硅麦和助听器单元制造……
为了满足声学产业对创新资源的需求,常熟出台人才、资金等配套政策,构筑要素引力点。人才方面,出台“声学顶尖人才领航计划”、顶尖人才“双引双聘”计划、声学人才“矩阵工程”等系列政策,为产创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资金方面,出台支持声谷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推广投、贷、保联动等服务模式,并联合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及产业资本,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中国声谷股权投资基金。同时,常熟通过苏州市级的天使投资基金,常熟市级的常创基金、新动能基金,以及开发区的声谷专项基金,三级联动放大资本支持效应。截至2023年底,各级基金规模达60亿元。
随着声学产业相关的各类要素在这里集聚,国内外声学领域众多高端人才和团队循“声”而来。近年来,常熟成功引进中科院院士等一批国内外顶尖研发人才团队,组建超150人的研发、服务团队,招引落地行业领域的声学科创人才项目近60个,产学研合作平台达11个。
2023年,常熟市声学产业规上产值达459亿元,声通信产业集群成为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联合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