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锡市积极推进噪声污染治理工作,但噪声的来源不同且具有随机性,容易出现责任主体不明、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从近期相关部门公布的案例来看,社区周边的噪声扰民问题比较集中,也反映了当下噪声治理工作中的短板。给市民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宜居环境,要对家门口的噪声说“不”!

  城市“降噪”,还“静”于民,必须让噪声治理更加畅通高效。前不久,有周边住户反映,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噪声扰民。随后,梁溪生态环境局将噪声源头——食堂的油烟净化风机升级为低噪声设备,并更改安装位置,有效降低了噪声影响。之前不少住在新吴区空港中央公园的市民投诉,露天KTV和广场舞等噪声影响了日常生活,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随后新吴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到现场分析研判,针对问题采取行动,有效化解了相关矛盾。今年九月底,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了《关于推进“宁静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打造宁静小区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居住小区噪声污染问题实施专人专责。将责任落实到明确的主体,才能让群众得到更快速、更有效的反馈。建立健全专人专责的工作办法,破解责任不明的难题。建立起多部门联动机制,设立处理噪声问题的专办小组,切实履行督办职责,做到办事有力度、沟通有速度、反馈有准度。

  从目前的治理情况来看,多为噪声污染发生、接到群众投诉后进行应急处理,缺少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打造宁静小区,应着力加大噪声污染源头管控力度,防患于未然。深圳市为解决工地噪声问题,安装了“远程捕头”,在各个施工区域设置“噪声管控、视频监控和远程喊话”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运用远程视频、声学相机和AI算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抓拍,发现问题后立即线上“喊停”,有效提高了噪声污染的督办速度,也为提高治理的积极主动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解题思路。实践证明,用科技赋能城市治理,通过硬件保障与科学算法打造噪声监控系统,让矛盾在前端解决,推动噪声治理长效化、常态化开展,是治理噪声污染的必由之路。(周邾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