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州市姜堰经济开发区(三水街道)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这一中心工作,通过组织联建、发展联合、资源联动等,不断“化散为聚”,提升乡村发展竞争力,走出村村兴的“共富路”。
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片区“凝聚力”
高标准打造片区党委。街道党工委牵头,统筹布局规划,科学配置社区、合作社、企业、街道新联会资源,组建党建共富联合体,成立食用菌栽培、稻麦种植、农文旅融合、产城融合4个片区大党委。
高站位健全会议制度。实行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思路共谋、问题共商、服务共推、利益共享的“四共”发展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合理分配,为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高效率推进队伍建设。选派23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主动搭建交流平台,开展跨片区考察、季度述比,加强片区间沟通与协作;选派优秀党组织书记担任片区大党委书记,参加中央党校主办的全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分享交流经验,发挥“领头雁”模范作用,为产业注入红色动能。
推动产业融合 激活经济“爆发力”
平台搭建,拓宽集体增收渠道。组建四类强村公司,基于村级组织、资产、财务“三不变”原则基础上,社区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依托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建立“强村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合体。
项目支撑,推动片区融合发展。因区制宜实施项目,食用菌片区建造4800平米智能菌棒生产中心,稻麦片区开展200亩“稻麦-秸秆-菌菇-基料”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农文旅片区开辟研学专线,吸引学生3万人次,产城融合片区试点物业充电桩示范项目,年利润增收20万元。
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多元发展。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加强村企共建,与第三方成立合伙企业,做强做大“小杨人家”“溱湖蟹村”两个旅游区,开展乡村旅游节,发展“樱花经济”,放大“樱花效应”。
打造和美乡村,凝聚发展“向心力”
人才聚合,夯实智力新高地。特邀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10多名专家担当“技术顾问”,吸纳致富带头人、行业优秀人才搭建“片区发展智库”,开展专业化培训10余场,提升村民的专业技能,支持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居民回流,共绘发展新图景。纵向贯通产种销、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衔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横向融合农文旅,推动农业、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创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实现近千人家门口就业,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社区全覆盖。
底色擦亮,彰显宜居新魅力。打造30亩的彩色水稻种植基地、50亩的玫瑰园种植基地、90亩的桃子采摘园等,各类休闲农业争奇斗艳。通过串点成线,开辟1.3公里的田间绿色跑道,打造休闲驿站,让游客享受田园慢生活,欣赏“风吹麦浪,民宿栖居”式的大田风光。(周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