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将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作为全市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领域,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秉持“预防是最好的化解”理念,坚持预防“隐性”争议和化解“显性”风险并举,全方位构筑劳动人事争议源头预防、企业为主、全程服务新格局,形成“春风化雨、和颜悦色”的“盐城预防化解”品牌。

  “强研判”把脉问诊

  盐城市人社局针对各级仲裁机构、基层调解组织“轻预防、重化解”的实际,积极探索、主动创新,顺应劳动人事争议工作新形势需要,联合法院、司法、工会相继出台《盐城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实施办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综合评价标准》,健全了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政策体系。

  盐城市为进一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已先后三次召开全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重点工作推进会,分享先行地区预防化解工作经验和做法,分步推进、示范引领。

  盐城市各级仲裁机构、乡镇调解组织为帮助更多仲裁机构、重点企业共推共享劳动争议预防化解工作红利,对2023年劳动争议多发高发的十大企业、主要行业逐一分析排查、逐一调研分析,形成分析研究文章13篇、经验材料6篇、理论研讨文章4篇。采取边普法边指导、边排查边化解的办法,形成分析排查、化解整改、总结提高的闭环服务模式。

  “强基层”赋能成长

  “过去,企业遇到争议的时候总是跑仲裁、跑监察,就争议处理争议。现在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盐城市、县联动送培训、送服务到企业,指导排查、化解,一次性到位。”江苏某热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波由衷感慨道。

  “人社部门从送政策、送培训、送技巧到解难题,送给企业的不只是‘服务’,更多的是‘真金白银’。”“是的,劳动争议少发、不发,企业家们才有精力去想发展、谋发展。”这些是盐城市企业家们的心声。近年来,盐城市人社局多次组织预防化解专家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技巧服务“走基层”活动。今年以来,阜宁、射阳等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送法律、送服务”进企业活动,与每个乡镇争议多发高发的十大企业进行座谈交流,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互动,现场排查风险、当面解决矛盾、共商预防化解方案。

  盐城市加强与企业的精准对接,进一步优化“服务清单”“工作清单”,实现预防目标明确化、服务工作清单化、化解处置规范化,协同推进劳动人事争议治理走在前、做示范,努力实现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总量“50%预防在基层、40%化解在仲裁机构、10%终结在法院”的预防工作定位。

  “强矩阵”向新发力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盐城市人社部门转变预防观念,从过去的“事后化解”向现在的“事前预防”转变;从过去的“重化解、轻预防”向现在的“重预防、会化解”转变;从过去的“县(市、区)、乡镇主抓”向现在的“乡镇、社区、企业联合抓”转变。

  解决“谁来做”的问题。盐城市率先在市县、乡镇成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在用工超过25人的企业、争议多发行业、事业单位成立预防化解工作组织,构建“网格化”预防化解工作机制。解决“如何做”的问题。盐城市印发全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综合评价标准,明确和规范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的政策、流程、方法,形成了预防化解工作解决方案和执行路径。

  解决“怎么优”的问题。盐城市通报了全市劳动人事争议10家优秀预防组织、10家优秀调解组织、10家优秀预防方案和10家优秀预防案例,汇集十大典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案例,建立了198人的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专家数据库。据江苏省人社服务平台显示,参与2024年盐城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三个测试地区,测试期间劳动人事争议主要指标较上年同期均下降10%以上。

  据悉前不久,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司长王振麒在相关调研工作中,对盐城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左一明 左敬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