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第四届南通江海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海门区“海智杯”城市赛暨“东洲智行”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北京知名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北京海门商会代表、海门中学校友及海门相关产业领域的科技人才代表、创客精英等100余位嘉宾与会,共商创新创业新思路。
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江华出席活动,并用一组“1234”推介海门。“1”“即一名先贤”成就“一座小城”,张謇先生出生在海门常乐镇,后又在海门办企业、育人才、做慈善,成为近代影响深远的著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一生创造了20多项中国第一,海门由此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2”“即两大通道”重塑“两大格局”,北沿江高铁、海太长江隧道等与海门密切关联的重大战略性交通工程相继落地,重塑了海门经济和地理“两大格局”,未来的海门,10分钟到机场,30分钟到上海,将成为江苏省唯一同时具备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且兼备海运的县级单元,放眼全国、屈指可数。“3”即“三大战略”赋能“3+3”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等战略和规划在海门交汇叠加,推动海门形成了智能家纺、现代建筑、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先进金属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3大优势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海洋经济“3大成长型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4”即“四张名片”点亮“四美生活”,教育之乡、人文之城、平安之城、生态之城四张海门城市名片熠熠生辉,人文美、和谐美、生态美、生活美“四美”交融交织,在海门,幸福生活可感可触、可视可及。
杨江华表示,海门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先后出台“人才政策新10条”等30多个政策文件,覆盖从“顶尖”到“乡土”、从“海归”到“本土”。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举措70条,打造“万事好通·马上办”服务品牌,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体系。设立5.25“海门人才日”,创新开展“东洲听才说”,为人才提供从婚恋交友、集体婚礼、子女就学绿色通道等“一条龙”服务。
当天活动中,“北京科技大学人才工作服务站”揭牌成立,怀柔科学城公司和东布洲科技园集团签订海门-怀柔生命健康产业产才联盟共建合作协议。现场对通过评审的人才项目进行了颁奖,北京、南通相关领导作了致辞和精彩点评,创新人才代表作了创业分享。(海偲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