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市太仓市的初、高中校园里,一股创新的力量正在悄然成长。自2017年起,太仓市率先在江苏省内探索“社工进校园”项目,历经数年的深耕细作,终于在2023年迎来了全面开花的结果——全市20所初、高中学校实现了驻校社工全覆盖,标志着太仓市在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驻校社工,这一相对较新的概念,在太仓市的校园里却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们不仅是师生的“中间人”,更是各方资源的“链接者”,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太仓市教育局副局长戴明表示:“创新驻校社工工作机制,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赋能学生健康成长,太仓始终在探索突破。”

  从试点到全覆盖,太仓市的“社工进校园”项目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探索特色经验的转变。2017年,太仓市在全市范围内选取试点校,通过问卷调查、小组活动及个案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抗逆力,积极应对成长挑战。这一初步尝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也为后续的全覆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太仓市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纳入全市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打造了“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这一举措不仅为每所初、高中学校配备了1名全职驻校社工,还建立了学校社会工作站,配备了功能完备、科学专业的服务场地,如个案服务室、小组服务室、心理咨询室和正念训练室等,为驻校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驻校社工的工作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个案辅导、家校社沟通、社工课堂及心理普测等多个方面。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学生在学业、情感、行为等方面遇到的个性化问题,提供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同时,驻校社工还积极开设社工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社会技能培养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应对能力。

  在太仓市第一中学,驻校社工宋家艳通过国旗下讲话、广播会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内容,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她表示:“我们更像是师生的‘中间人’及各方资源的‘链接者’,在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与他们共同成长。”在宋家艳的陪伴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心理健康知识,还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的驻校社工曾子令则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帮助高三学生陈默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问题,让她重拾信心,最终考入理想的大学。这段难忘的经历让陈默毅然选择了社工专业,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和收获去感染、帮助更多人。这正是驻校社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太仓市自主探索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模式。全市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形成了“100%全面筛查-15%积极预防-5%个案干预”模式。驻校社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第三方视角,以陪伴、倾听为主,帮助学生识别问题根源,探索解决方案。这种发展性的目标指向,让驻校社工赢得了学生们的支持与肯定。

  除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外,驻校社工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融入。每到寒暑假前夕,驻校社工都会积极联动社区或社工机构,发布“社会实践暨志愿者服务需求表”,让学生们自主按需填写申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生活技能,培养了社会责任意识,还收获了更加有意义的假期生活。

  驻校社工还成为了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桥梁。他们通过开设家长亲职成长训练营、教师优能工作坊等活动,促进了家校社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驻校社工利用固定时间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太仓市的“学校社会工作联合体”工作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初高中学生数3.1万人,形成了具有“太仓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太仓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他们将继续扩大社工服务的范围,进一步巩固“一校一社工”模式,并探索智能预约系统,确保城乡学生均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工服务。

  驻校社工的出现,为太仓市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守护着学生的“心”防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太仓市的校园里,驻校社工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书写着教育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