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钵池街道东湖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施,因地制宜嵌入社区助餐、养老托育、家政便民、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功能,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进社区,让居民幸福生活原地升级。

  阵地焕新 嵌入优质资源

  “我每天都来党群服务中心与老朋友一起下象棋,今年以来,党群服务中心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现在每天下完象棋还去社区食堂吃午餐,午睡后再到社区老年大学参加娱乐活动。在家门口,我就能有吃有喝有玩有学,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养老’。”社区居民杨杰感慨地说。

  东湖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社区各群体需求,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全面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约1648.47平方米,一楼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党建展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服务站等。二楼设置棋牌室、妇女儿童活动室、中老年文体活动室、体育运动室、图书室、助餐室、多功能室等,打造了全新的学习园地和活动阵地,展现了新一届“两委”班子的新形象、新面貌。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以“集约、开放、便利”为基本要求,整合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健身休闲吧、老年大学、书法课堂、亿邦家政等服务资源,成为集政务服务、养老助餐、健康休闲、家政便民等各类服务于一体的“家门口”一站式服务阵地,让居民在楼底下就能享受便捷服务,精准满足生活所需,真正将社区服务“嵌入”人心。

  服务升级 精准对接需求

  “我每天中午都在社区食堂吃饭,天天换花样,干净又卫生!”80岁的尉师傅说。针对社区内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做饭愁、吃饭难”的现实问题,社区经过充分调研,投入约80万元,打造233.19平方米的老年助餐点,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牢牢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同时开展老年助餐服务配送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组织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老人们在家里就能吃上营养实惠的“热乎饭、营养菜”。丰富的菜品、便宜的价格、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成了居民口口相传的“幸福食堂”。截至目前,服务辖区内8个小区34位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呼,我有所应”。

  东湖社区创新社区嵌入式服务模式,聚焦社区“一老一小一特”重点人群,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老年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老年大学等“一站式”综合服务阵地,提供养老服务、社区助餐、文化休闲、家政便民、健康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结合社区老年人多的实际情况,开办老年助餐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低价助餐、助医、康复理疗、临时托护、休闲娱乐等服务。在儿童服务方面,社区联合书法课堂、高校大学生,为孩子们开办暑期儿童托管、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并为就业困难群体、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优质服务,实现“离家不离社区”。今年以来,累计服务居民2600余人次。

  集思广益 共解居民烦忧

  “为丰富辖区老年人业余生活,提高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东湖社区成立老年大学教学点,不仅提供了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里,我们不再孤单,结交了新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老有所学让每一个生活在社区里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和快乐的晚年,都能感受到关怀与尊重。让我们共同为这美好的老有所学行动点赞!”72岁的杨叔叔乐呵呵地说。

  社区通过开设老年大学教学点,让老年人老有所成,老有所乐,提高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头”等大事。东湖社区老年大学自今年9月开办以来,已累计服务居民270余人次。

  围绕社区群众多元化需求,社区通过每周常态化入户走访、“板凳会”、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为承载,收集解决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按照“居民需要什么,社区嵌入什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重点优先嵌入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需服务,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注重吸引市场力量参与,大力引入培育“社区合伙人”,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运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小”处着眼,在“实”上发力,把更多更优质公共服务嵌入社区、延伸到居民家门口,面向全年龄段居民开展“菜单式”服务,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保障。(董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