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常州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理想汽车百万辆下线活动在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举行。自首款产品下线起,理想汽车历时58个月,成为中国首家达成百万辆里程碑的新势力车企。从3页PPT创业,到营收破1238亿元,理想用时不到10年。
理想汽车,让理想照进现实。成立于2015年7月的理想汽车,主要业务包括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中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以增程式特色技术路线实现了电动汽车商业化。2020年和2021年,理想汽车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主板完成双重上市,2023年实现净利润118.1亿元,跻身为全球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汽车产业供应链长、关联度高,这家千亿级新势力车企还带动了千亿级产业链的发展。
坚持“双能”驱动、打造“硅基”队伍、塑造共创文化、专注“链”上攻坚、打造自主品牌……“理链”生长,正使“理想”蝶变为中国汽车工业智造创新的“大理想”。
新质态:培育“硅基队伍”深耕精益生产
机械臂上下挥舞,传功带精准投送,大到天幕玻璃、座椅,小到门框封条、螺栓,超3000种零部件各归其位……在理想常州基地,平均每40秒就有一台车开出产线。
作为理想汽车最大的生产重镇,常州基地于2016年开建,涵盖冲压、焊装、总装等完整的整车生产流程。理想依托自主打造的“硅基”团队,推动全供应链制造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全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了新车型“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质量”。
“做难而正确的事”,理想汽车自成立伊始,就坚持电能和智能“双能战略”——致力于提供更便捷的能源解决方案,增程电动和高压纯电方案并行,坚持自建智能制造基地,自主掌控生产制造,自建供应链体系,提升制造质量和效率。为保持创新优势,去年以来,理想汽车平均每三天投入1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强队伍先强中枢。2023年7月,理想“智造大脑”Li-MOS系统上线。这套全栈自研的智能制造操作系统,实现了每辆理想汽车从排产到下线的制造过程全周期管理,它像一个永不休息的指挥者,让产线上的每项工作变得高效有序。“以焊装车间为例,超600台机器人同步作业,焊接精度可达±0.1毫米,高于传统豪华车要求一倍以上。”焊装车间工艺质量经理吴锦文介绍。
由于汽车行业制造过程过于复杂,全栈自研这样一套制造执行系统,技术门槛高、资源投入大,绝大多数车企望而却步,多采用全部外采或部分外采的方式。“外采无法快速迭代。”理想汽车智能制造负责人李斌表示,只有自研智能系统,连接整个工艺,质量和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走进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常州)有限公司的双电机控制器生产线,一块块悬挂的屏幕上跳动着各类生产参数,每30秒更新一次,直接传至理想汽车全栈自研的连山质量监控预警系统——“连山数据智能平台”。
连山平台是一个集纳用户脱敏数据、基地制造数据及部分供应商产线制造过程数据的AI系统,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再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在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睿诚看来,通过连山平台,理想不仅可以把订单和市场预测给供应商,还能帮助企业第一时间找准质量偏差、找到解决方案。如果工厂生产偏出一定值,连山平台会自动提醒。
连山平台在售后服务中具备的预测性,改变了以往被动应对问题的方式。“过去,用户遇到问题才去维修。”理想汽车战略供应商、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永彬介绍,现在,连山系统发现问题苗头,会在消费者还未察觉任何不适时主动介入,这比传统车企的售后服务流程快了2周至2个月。
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理想汽车的硅基工程师队伍愈发强大,新质生产力不断带来爆发式增长。“理想汽车100万辆下线,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全球前列的进程中,理想汽车这样的新兴科技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表示。
新理念:塑造共创文化专注“链”上攻坚
近日,一批乘客参加了理想L7悬架舒适性试驾——经过高速减速带时,他们不会有急促的冲击感;当遇到一些较大的颠簸路面,车身也不会出现多余的抖动。
由于制造及维保成本较高,空气悬架技术长期以来配置在国外豪华车上,这一技术主要被国外供应商垄断。面对这一被动局面,新势力车企是如何把“高不可攀”的空悬做到“技术平权”的?
时间回溯到2021年。为L系列装配空气悬架产品时,理想找了两家海外头部供应商,但都不顺利。对于整车企业而言,选用没有量产经验的供应商,风险很大。因此,理想汽车制定了一个保底方案:找外资供应商的同时,也于2020年选择了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者同步做开发。
在产能爬坡的紧要关头,理想汽车的研发、采购、质量团队直接“扎”进了保隆科技的生产线,仅在囊皮的橡胶配方上就开发了几十种。在测试环节,由于外方供应商未完全按照理想的要求设计产品,相关产品未能通过,而保隆科技依靠性能过硬及快速爬产的优势,破解了0-1及1-100的难题。
随着理想汽车批量使用空悬,保隆科技跨越到了大规模量产阶段,空气悬架也下沉到了3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我们的空悬还战胜了欧洲当地供应商,获得豪华车企的欧洲业务定点。”保隆科技董事长张祖秋说。
让顶配成为标配,空气悬架是理想汽车和供应商开展共创合作的生动注脚。随着理想汽车的产能跃升,“理链”上的空气悬架供应商孔辉、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智驾芯片供应商地平线等20余家年轻的合作伙伴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平权,国产化、规模化应用带动成本持续下降。
理想汽车选择合作伙伴的三个要求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细分行业小龙头,技术层面足够专注;创始人还在公司努力工作,不只看眼前利益;拥有相对健康的资本储备。“成为行业龙头,意味着企业拥有过硬的技术积累;创始人躬身入局,必然带动企业保持锐意进取的状态。”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说,理想汽车和供应商打地铺、同劳动的艰苦奋斗故事不胜枚举,在汽车行业这个长链条中,他们塑造了共创文化。
“理链”的成长,不仅体现在和供应商的并肩奋斗上,还体现在其近地化战略上。处于长三角中轴的常州,打造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正与理想汽车相互赋能。作为智能电动车产业链的新链主,理想汽车充分发挥牵引作用,吸引一批企业就近布局。
在理想汽车的供应体系中,江苏省内一级供应商有144家,其中位于常州本地的有32家。“位于常州的生产基地直接和间接带动社会就业超10万人。”常州市工信局副局长杨军说。
在“理链”上的供应商看来,“相互赋能、策略共创、信任透明、共同成长”的共创文化日益深入人心,新型合作关系正在形成中。“消费者敢买中国品牌的车,我们就敢大胆使用中国本土供应链企业。”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坚持与本土优质供应商合作,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与管理标准,让“理链”快速健康生长。
新赛道:勇攀技术高峰创造“幸福之家”
高速上开启自适应巡航功能,车辆自动调整车速和变换车道;堵车时打开交通拥堵辅助功能,车辆会自动跟随车流缓行;面对城区复杂路口的车流和行人,车辆会智能交互……随着无图自动驾驶技术全面应用,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的训练里程已达25亿公里,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30亿公里。
目前,理想汽车的智驾方案,早已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近日向用户推送的新一代“端到端+VLM技术”,可依靠一套类人的视觉感知技术,理解复杂的驾驶场景,做到了基于AI大模型控制行驶节奏。“理想汽车积极拥抱智驾前沿技术,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者的开放心态。”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赵行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看到智驾技术惠及千万家庭,这比论文发表更让人惊喜。
2015年,理想汽车前身“车和家”成立,一直以“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为使命。在“理想人”心中,一家人最重要的两个空间就是车和家,通过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为家庭打造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智能电动产品,就成了他们心中的“执念”。
“执着”是袁永彬形容理想汽车的关键词。踏板灵敏度事关制动力,“推杆推力形成曲线”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一般产品允许的误差为15%,而理想却要求供应商压缩到8%以内,这导致伯特利50%的产品一度不合格。“起初我们不理解,但得到车主正反馈后,我们又主动将8%的要求拓展到其他客户产品。”袁永彬说,呵护“家”,需要倾尽全力。
体现理想汽车“品质控”的地方,不仅有关键小零件,更有核心大部件。一直以来,纯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问题难以破解。在这种情况下,插混增程车应运而生。然而,自它出生起,就因其“逆电动化”而引发讨论。“理想汽车要做增程系统,就必须配备双电机控制器。国外供应商认为纯电动是未来趋势,都不愿意做。”杨睿诚说。
以创造“幸福的家”为目标的理想汽车,却是增程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在大电池+增程器的加持下,增程电动车实现了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露营放电,且具备纯电驱安静、驾乘平顺等多重体验。正如一位车主所感慨的:“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台车,既要用它来应对生活的柴米油盐,也要用它来实现诗和远方。”
机会来自于技术路线的不同选择。2016年,在双电机控制器领域尚无成熟的解决方案时,理想汽车的高管经常乘高铁肩扛数十斤重的电机,与汇川合作破解产品散热、协同控制等问题。目前,汇川的双电控产品已迭代了五次——每开发一代,产品尺寸缩小30%,成本降低20%-30%。为满足全球市场需求,汇川已在泰国和匈牙利设厂布局。增程式电动车的市场热度仍在攀升。中汽协统计显示,2023年,增程车型销量增长率为173%,纯电车型为24.4%。
除了电机,构成新能源车心脏的还有电池。为了给“移动的家”续航,理想汽车与供应商持续开展策略共创。作为拉动新能源汽车高效补能的“牛鼻子”,超快充技术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从理想走向现实。
2023年,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麒麟5C电池,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使充电效率从“2G步入5G时代”。“两家用了15个月、2000余人次去开发。”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乘用车事业部执行总裁朱威认为,在创新“无人区”取得突破,和理想汽车基于家庭用车的定位提出明确需求、提供落地平台及找准技术路线密切相关,要突破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传统合作模式,采用团队融合攻关新范式方能攀上技术高峰。
安全“行稳”,方能“致远”。百万辆汽车销售的背后,就是近百万个家庭的安全,其底层逻辑是理想汽车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截至目前,欣旺达已为理想汽车交付了十几万个电池包,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近5年来,欣旺达的研发投入已超110亿元,为理想汽车投入专职人员超600名,兼职人员超1700名。“电芯事关安全,我们已将单体电芯缺陷率降至十亿分之一。”王威说,打造“幸福的家”,首先要保障安全,他们的技术进步,归功于理想汽车的产品需求。
百万辆,是重要节点,更是新的起点。正如卢森堡前驻华大使俞博生试驾理想L7后感慨的那样,理想汽车造出的产品,不像是传统的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更像是一款LUV(Live Utility Vehicle多功能生活车)。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理想汽车在全国的售后维修中心达436家,覆盖221个城市,已投入使用超过900座超充站,拥有充电桩4300多个。
“要利用这个时代的三维科技,创造一个移动的幸福之家,这是我们这群人的自我实现。”李想说。 (本报记者秦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