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镇桐北路33号,城镇不起眼的一角,跃动着看不见的创新火花。江苏安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组装完成的一台节能型电解槽已整装待发,即将漂洋过海交付客户。这台设备核心技术由企业自主研发,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比客户原有装备可节能20%以上。持续不断的创新,让安凯特继获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后,在不久前又顺利获批建设省工程研究中心。

  集齐三块省级“金牌”,安凯特离“国家级”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要知道,这些可是申报国家级平台的“硬杠杠”。成立22年来,专注于电化学设备领域的安凯特锚定绿色高效的发展目标,先后研发出大面积节能型气液强化循环零极距电解槽、新型铜箔阳极、副产盐资源化复合膜电解槽、高性能碱水制氢电解系统等技术。目前,企业拥有的80余项专利技术中有20项是发明专利,占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我们将在三年内完成省绿色氢能一体化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开展电解碱性水制氢电极材料、电解槽、电解工艺等的研发,开发制氢—用氢一体化装备,整个投资约3500万元,预计年均可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随着一楼展厅的“源”创之门逐步开启,安凯特获得的各项荣誉一一呈现,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徐宇翔对企业未来的规划也愈发清晰。

  从绿色制氢到以氢阳极反应替代传统高耗能、高物耗的析氧电极反应,这是安凯特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深刻洞察,也昭示着一场关于未来产业的科技革新,正在江阴9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加速奔涌。此次我市获批建设的4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分别为江苏安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江苏省绿色氢能一体化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低碳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江苏省多肽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和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江苏省中深层地热能无动力取热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创历年之最,甚至接近此前获批的历史总和。不难看出,无论是获批数量还是涉及行业,都为江阴指明了未来产业发展之势——以“新”提“质”、以“质”焕“新”。

  对一座城市而言,新质生产力领域众多,如何突破?解题基于自我审视,基于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趋势、成长态势。近年来,江阴经济持续向好、量质齐升,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的布局快人一步,从此次获批建设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就能窥得一二。因地制宜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江阴解题“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3个方向聚焦发力——

  “新”,一路奔涌、绵延。距离安凯特30公里开外,长江之畔的海澜财富中心内,海澜智云打造的智慧云平台中控室快速运转着,成千上万条来自不同制造工厂的数据经过加密、打包后被源源不断地上传,实时监控、计算、存储,展现数字驱动和智能运营赋能下传统制造业企业“质”的变化。

  运行功率233.29kW、实时节能量108.61kWh、节能率31.77%……智慧云平台上,江苏中基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节能数据一目了然。作为江苏中基节能项目的负责人,江苏智能低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李海利有时间就会去现场转转。在不间断作业的空压站内站上没一会,李海利的衣服就已经半湿了。“换个角度看,这就是热能!”他告诉记者,通过热能回收技术和装备,可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利用起来,解决厂区200多名员工的生活用水加热问题。同时,通过对空压机的节能改造,耗能从原先的0.14千瓦时/立方米降到了0.1千瓦时/立方米。“可别小看这0.04,一年下来能为企业节电约200万度。”正是这样聚沙成塔、可观可感的“火热”成效,让江苏中基与海澜智云连续合作了5个节能项目,涉及循环水节能、余热回收、变压器改造、光伏等领域。

  “目前,智慧云平台服务企业客户超2万家,注册用户120万户,连接各类工业设备超过10万台,平均能帮助企业节能15%到45%。”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史洲铭透露,这朵“新质云”已覆盖化工、化纤、冶金、电子、纺织等八大行业。不仅如此,海澜智云还致力打造政府双碳数据管理的有效抓手,基于对能耗和排放两项重要数据的实时监控,进行核算、分析、预警,帮助政府精准决策。

  暨阳大地上,创新的火花正在持续迸发。目前,江阴市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7家,居全省同类城市之首;累计获评无锡“三类”企业(雏鹰、瞪羚、准独角兽)166家;“十四五”以来,累计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8个。汇聚的火花,将点燃“未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基于扎实细致的调研考察,《江阴市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正在抓紧编制中,该意见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从先进技术赋能、平台载体筑基、新兴主体荟聚、高端人才领雁等多方面着手,以“新”提“质”、以“质”焕“新”,汇聚起助力未来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郑钊 於佳鹏 吴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