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的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商和综合服务商,中数集团承载了怎样的使命,中数集团有哪些实践和探索?如何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文化业态和产品?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公大楼

  当前,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数字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力引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势必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及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广大文化科技型企业而言,尤其是以“文化数字化”为主营业务的中数集团而言,既是新发展阶段的新方位与新挑战,更是新动力与新机遇。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中首家被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首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单位,中数集团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机制探索上,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实践。

  第一,持续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工作。近年来,中数集团充分利用近四十年积累的珍贵音像资源,通过转录、转制、修复、4K采集等方式,积极开展现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作,通过构建数字资源知识图谱,装配底层关联集成系统,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持续推动数据库建设。

中数集团的8-12k高标准视频采集

  截至2024年8月,中数集团已建成国家舞台艺术影像库、中国传统音乐数据库等8个主数据库、69个子库建设,系统内关联视频、音频、图像等文化资源数据17.6万件、文化资源数据集862个,文化资源数据总量超过6000TB。

  第二,推动文化数字化国家标准制定,持续布局国家文化数字化区域采集中心。近年来,中数集团先后参与制定了舞台艺术表演数字化录制技术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数字化采集技术标准等团标、行标。不久前,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科技教育司支持下,集团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制定的《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实施指南》《文化数字资产价值评估指南》已获批立项,正式列入202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2023年,中数集团中数文化大数据(苏州)有限公司、国家文化大数据江南采集基地正式成立。该基地以苏州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开展区域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

  与此同时,集团陆续与苏州、唐山、无锡、厦门等地合作共建国家文化大数据采集基地,通过建立央地协同合作机制,加速标准体系落地应用与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

  第三,秉承“转型引领、结构优化、改革驱动”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蓝图,中数集团不断完善“中数创意”数字文化内容制作平台、“中数在线”数字文化传播出版平台、“中数非遗”场景化数字运营服务平台、“中国数字文化链”数字资产管理平台——通过持续探索平台化经济生态体系,加快构建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推动业务向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近年来,中数有哪些好的案例可以分享?

  代柳梅:“十三五”“十四五”期间,中数集团承担了京剧“像音像”工程,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文化和旅游部老部长、老艺术家的“口述史”档案工程,科技部“揭榜挂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资源大数据服务技术集成与典型应用”等多个国家重大文化数字化工程项目与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融合创新成果,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数集团出品的部分作品

  第一,完成京剧电影《邓恩铭》《安国夫人》的制作上映,出品的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等摄制任务,在5G+4K领域的云直播、云剧场等“大屏”“小屏”跨屏互动方面进行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活动数字演播工程。

中数集团的转播车及转播车工作场景

  第二,作为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非遗数字专委会主任单位,中数集团持续开展非遗数字化采集与数据库建设工作,搭建“非遗人之家”平台;成功承办了两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两届非遗数字论坛,在抖音、微博和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设立 #dou见非遗 #非遗在身边 等热门话题,取得了破十亿的传播声量,累计吸引超过百万观众现场体验多元非遗展演内容,以数字化手段助力新时代非遗保护与传承。

  2023年2月,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盛大启幕,此次年会由中数集团具体承办。

  第三,与行业优秀企业共同研发了面向国家文化大数据的文化遗产信息模型微痕提取等数十项国家专利技术;与中国联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多家机构,共同推出文化数字化领域全国首个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中国数字文化链”,同期推出“中数藏品”数字文创交易平台。

  第四,以文物和非遗保护为切入点,运用行业领先的设备技术,积极探索和推动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工作。其一,在全国多地文博机构开展数字化采集工作。仅苏州一地,便完成了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的数万件珍贵文物的二维、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其二,在文博数据资源的创新应用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如2022年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打造了三星堆数字展的全球首展——“触梦三星堆”,采用12K高清视频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此外,与百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合作,推出不同主题的数字艺术馆,打造全新的观展场景,目前已经完成了其中21位的数字艺术馆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代柳梅:在我看来,在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科技是手段,文化是内核,一切科技的介入与融合,都是为了更好地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输出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数集团依托数字技术,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制,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累计拍摄、录制优秀传统剧目上百部,出版音像、电子出版物上万种,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仅2023年,即出版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544种,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8项、资助类项目7项。

文旅数字驿站

  同时,作为国家首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单位,集团还联合专业技术机构,共同研发了文旅数字驿站、文博数据柜等文化数字化落地产品。2023年4月,我们在贵州毕节市建设并开放了全国首个数字驿站项目,借助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通过户外大屏、“文化有声”体验亭、文创自助售卖机、文化数字服务一体机等软硬件设施,融合了文物、美术、非遗、党建等数字文化资源,为1.8万名易地搬迁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看演出、学才艺、逛展览、云诵读等丰富的文化体验场景。此后,数字驿站又陆续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投入使用,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以期让文化数字化成果真正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