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日,2024年度低碳技术绿色发展会议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聚焦“绿色科技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主题,汇聚百余位院士专家、相关企业家代表,共商低碳技术、传统能源转型发展大计,促进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为我国未来低碳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开辟新领域。
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致欢迎辞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扬州大学一致坚持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清洁低碳能源创新,出台《扬州大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成立扬州大学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扬州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积极探索低碳技术、传统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能源、环境、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会上,扬州大学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致辞表示,近年来,扬州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晶硅光伏、储能、氢能、高性能合成材料等细分领域引进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积极与名校政企携手建立产业研究院,陆续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和“撒手锏”技术。殷切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更多科研平台、创新人才,以及更多优质资源和项目落户扬州。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化工专家谢克昌作《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协同、智能普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应立足国情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他从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定位,介绍了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思路和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陈骏在《战略性关键金属与低碳技术供应链》报告中提出,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关键金属,如电动汽车需要的金属材料是传统车的5倍,一旦关键金属缺失会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应加大国内优势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短缺矿产国外勘查开发力度,同时加大关键金属矿产回收利用的力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机化学专家杨为民作《双碳目标下的CO2化工利用技术》报告提出,CO2规模化化工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且CO2有望成为未来石化工业重要的新型碳资源。报告中,他介绍了CO2加氢制甲醇、CO2多相催化酯化制高纯电子级碳酸乙烯酯等几项具体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陈勇作《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发展》报告中,以农居复合建筑、新兴固废处理技术、风电叶片替代材料等具体案例,介绍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张军涛、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小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其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马紫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教授刘生忠等也分别作专题主旨报告。
会议还设置了4个分会场,围绕“低碳政策与先进低碳技术研究进展”“光电材料技术创新研究进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进展”“低碳新材料技术研究进展”等细分话题,开展富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性的研讨,共谋新发展新思路。
此次会议由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指导,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主办,扬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共同承办。(沈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