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街市、后街小巷,牌坊、墙绘、雕塑……各式各样的主题小景让古镇面貌为之一新;现代农业项目、“生祠堂”农产品品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靖江市生祠镇在促进协商议事成果转化中,铺展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新画卷。

  “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生祠是靖江的“原乡”,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较多。 在“履职为民助发展”协商议事月活动现场,政协委员们指出,生祠没有规模化的历史文化街区,并且缺少配套商业。现场讨论激烈,委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如何通过历史文化资源赋能农文康旅融合发展,促进强村富民,成为委员们的热心关切。

  “对接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商业综合体,改建历史文化街区。”“完善各类商业服务设施,与现有思岳路、岳庙故居整体打造,形成历史文化核心展示区。”委员们“金点子”频出,生祠镇党委将协商建议融入农文康旅融合发展规划,计划通过盘活现有地块,开设非遗锡剧、讲经等展示馆,小型名人博物馆,印刷、纺织、曲艺等传承体验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商业开发,增强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核心竞争力。

  “堵心路”变成“舒心路”

  今年来,生祠镇通过打造农文康旅融合节点攻坚支部,探索“四链一体”模式,构建多元参与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升级打造马儿港入口景观、园区能量水车站等节点。然而,目前生祠镇农文康旅融合发展仍然面临着竞争力不强,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不足的困境。

  “生祠镇香沙芋特色品种培育和推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就是需要汇聚多方力量,立足实际,融出本土特色。”“可以通过用好政协委员资源,广泛联系,为项目发展输入人才动力;积极上争,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农文康旅项目实施注入资金活水。”协商议事让“堵心路”变成“舒心路”,生祠镇党委通过发挥政协农业农村界别联系点资源作用,合作共建省农科院靖江香沙芋产业研究院、扬州大学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基地,并建成“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稻田瞭望塔”“米稻蛙”“‘芋’你相遇”等10个特色景观节点。

  “微协商”汇聚“大智慧”

  生祠文旅宣传视频——《生祠四季》,以自然风景织就生祠时光,在时节的更迭中,徐徐铺开生祠魅力。事实上,不论是在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乡村大舞台》栏目,全方位展示生祠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和美乡村建设,还是举办“忠义庙会”“乐行生祠”等四季文旅活动,以农促旅、以文兴旅、康旅相融,已成为“和美古镇·忠义生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品牌建设的核心内涵。

  “‘忠义’代表着精神特质,岳飞、刘国钧、柳溥庆在生祠留下光辉足迹,‘忠’和‘义’的精神血脉传承至今、相互交融,农文康旅融合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擦亮‘和美古镇·忠义生祠’品牌,让村民受益,让游客向往,让更多人钟意生祠。”市政协中共界特邀界政协委员、生祠镇党委书记朱荣琪对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满怀信心。

  “微协商”汇聚“大智慧”。该镇结合人文、农业、产业等特色,设计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品牌标识和景点线路手绘导览图,打造省级精品旅游线路;并通过突出农文康旅项目招引,带动周围村民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缪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