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淮阴区聚焦县中振兴,将“县中振兴计划实施情况”纳入今年人大重点监督议题,并由该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设置全面实施县中振兴计划项目监督点,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通过实地调研视察和监督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县中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勤于监督,精心谋划高质推进。淮阴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县中振兴计划,通过监督点开展常态化监督。成立县中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1+2+10”淮阴教育振兴系列文件,印发县中振兴目标任务分解表,定期向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成立淮安市淮阴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募集捐赠,专门用于县中振兴;借力淮阴师院优质资源,加强与启东中学深度合作,在淮州中学高一遴选组建“启东创新班”,对拔尖学生实施初高中贯通式培养。
善于监督,强化师资高标保障。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打通人才编制、职称评聘晋升等体制机制梗阻,将淮州中学编制由387名增至427名,师生比达到1:9,全市领先。按照省规定比例最高上限,在高中设置副高岗位达40%,正高岗位达3%,高于其他所有学段。落实《淮阴区高中教育振兴鼓励激励八条措施》,实施“三名”工程,确定省、市名特优教师培养对象139名。一年来培养苏教名家1人、省教学名师2人、正高级教师3人、省“333人才”6人、市优秀校(园)长3人、市优秀班主任40人、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33人、市“533人才”23人,增幅全市第一,创历史新高。
敢于监督,狠抓质量高效提升。淮阴区人大常委会敢于监督,较真碰硬,加快淮州中学教育教学设备提档升级,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快特色品牌创建,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优化全程管理制度,深入借鉴启东中学办学理念,引入南通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规范“28条”措施,助推淮州中学创建省高品质示范高中。淮海中学深入推行生本导学课堂模式,进一步增强高新区高级中学、渔沟高级中学作为中国教科院课改基地校的辐射效应。
今年九月开学后,淮阴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延峰带队视察县中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办好人民满意的县中,对构建教育健康生态、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务实进取、担当作为,抓实抓好县中振兴各项工作,努力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汤永 孙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