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百亿级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363天;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营收从零到千亿,仅用 6年;一座城市,从小规模量产到成长为零整协同、集群突破、规模发展的新时代汽车城,仅用4年……三组 “时间数据”背后,彰显的是常州新能源产业革新和强劲发展势能。
9月26日,常州举行“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投资常州大会”,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以“万亿”城市之姿,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战略升级 产业名片赓续焕新
深耕新兴产业赛道,新能源已成为常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去年底,江苏出台《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常州“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使命任务,将“新能源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
从上世纪50年代涉足变压器制造,80年代电线电缆产业初显雏形,90年代成立江苏首家光伏企业天合光能,2010年左右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谋划布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常州一靠耐心、二靠创新,塑造新能源产业持续增长的韧性和后劲,构筑全链条竞争优势。
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768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新能源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第一。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依托产业底蕴,把握产业风口,常州乘势而上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牵引带动工业经济规模突破两万亿元,助推全市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贡献常州力量。
会上,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发布“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该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既体现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常州担当”,又是常州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做强城市“硬实力”、提升“软实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之举,体现绿色高效、创新活力、协同开放的产业形象。
链式提质 生态闭环借势创新
由单链条向大产业闭环、由单环节集聚向大生态集群进阶,常州在新能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等环节已积攒丰厚家底。
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伴随数字赋能能源电力系统实现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常州创造性增加“网联”环节,提出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加快建设“能源驾驶舱”“常畅充”等网联平台,推动微电网建设,鼓励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布局,同时促进“汽车电动化”向“智能网联化”过渡,形成“发储送用网”完善产业生态闭环。
2022年,常州开始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开展系列智能网联商用车测试应用,正着力推进道路测试中心建设,打造车联网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加快实现“车能路云”融合发展。
在城市级能源互联网建设上,常州上线运营“一中心、六应用”能源全景智慧平台,实现电煤油气数据一图全览、产业链条强弱节点一图感知、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一图展示、充换电用电情况一网监测、能源项目跟踪服务一网统管、双碳目标一图追踪,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基于“发储送用网”生态闭环,常州还不断推动“产业链带动”向 “创新链引领”升级,如联合“产学研用”181家单位组建新能源产教联合体,是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布局中国科学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中汽研等高能级研发平台。近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年复合增长率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位居全国第一。
开放扩面 营商环境优化更新
安赛乐米塔尔软磁项目落户、理想汽车理链零部件基地项目落地、香港拜尔斯医疗器械项目签约……大会期间,累计 42个代表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397亿元,其中9个外资项目,总投资11.6亿美元。
招引百亿项目、培育千亿企业、打造万亿产业,在《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位居第三,投资热度集聚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并有4家新能源企业入选胡润“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
得益于高度契合的产业集聚、高效服务的运营效能、高速发展的城市能级,常州也成为外资企业落地集聚新高地。自2020年以来,常州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5.9亿美元。在新能源领域,蒂森克虏伯集团、太阳诱电、安赛乐米塔尔、贝特瑞、博世汽车部件等一批外企相继落地。
面向未来,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向国家级、世界级更快跃升,会上,常州发布多语种《外籍人士来常服务指引》,手册整合外籍人士关心的在华停居留服务、工作服务、便捷支付、出行指引等各种实用服务指引,后续将不断更新迭代、成为外籍人士在常州工作生活的“口袋书”。
持续拓宽“新能源”版图,向智能网联、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进军,会上,常州从合成生物、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等9大领域,发布细分赛道投资机遇,进一步扩大海内外投资空间。(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