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风景,和美乡村入画来。
初秋时节,走进张家港广袤的乡村田野,满眼尽是丰收景。凤凰镇双塘村的肖家巷特色田园乡村内,一望无际的稻田丰收在望,犹如一片金色海洋。粉黛乱子草花开成海,如梦似幻,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坐落其间,与田园花海相依,斑斓秋景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休闲观光。
来到大新镇中山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群众生活富裕富足,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尽现眼前。
近年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聚焦农房翻建、人居环境改善、村级经济发展等领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赋彩”港城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为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江南鱼米乡”张家港样板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农房翻建“有章可循” 幸福宜居“触手可及”
漫步于凤凰镇恬庄村小王堂自然村庄,一湾小河浅浅流过,河畔一座座整齐别致的小洋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幅生动的田园诗画。“看着漂亮,住着舒服。”村民王建新止不住地为自家新翻建的小楼房点赞。“我打心底里高兴,老房子是40多年前盖的,现在的房子又牢固又美观,我们一家人住在里头特别幸福。”
王建新口中的“老房子”是指恬庄村于1974年建造的。2021年,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就全市农房规划建设情况展开调研,发现在全市范围内,如恬庄村小王堂自然村庄一样亟须进行农房翻建的村落还有很多,不仅影响村民的安全,也与农村环境和乡村发展格格不入。2022年,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又专门组织视察了全市农房集中规划建设推进情况。
2023年1月,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顾彩萍等12名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快农房翻建进程,打造港城特色和美乡村”的议案,会议审议通过了该议案。为推进农房翻建,全市形成了由市长领衔办理、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和区镇协同配合、人大监督促进的议案办理格局,在全社会凝聚起改造提升老旧农房的强大合力。
2023年5月,张家港市发布了《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实施方案》,计划在2023-2026年改善全市农房1.2万户,力争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所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同年9月,又连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推进全市农房翻建的若干激励措施(试行)》两份文件,从村庄规划、土地保障、建设实施、金融贷款等方面释放了多项政策红利。
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跟进议案办理工作,除了每季度开展实地调研,还在年中和年底开展专项督办工作。自2022年以来,累计改善农户8718户,完成五年计划1.5万户的58%,其中农房翻建比例持续上升 ,至2024年9月农房翻建数量已超2023年全年20%,累计建成1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1个苏州市级精品乡村。
村级经济“多轮驱动” 解锁乡村“致富密码”
走进位于乐余镇乐中路的乐余净谷智造园,一幢幢高标准厂房整齐排列。厂房内,大型起吊机忙着吊装设备,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新厂房不仅满足了我们大型设备的生产需求,周边交通也很便利,今年我们的销售额预计将超1亿元。”对于新园区的硬件设施,张家港市恒迪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建清连连称赞。
乐余净谷智造园由乐西村、庆丰村、联丰村等12个经济一般村组成“合伙人”,共同投资建设。通过村村抱团成立专业化的平台运作公司,对外招商引资,乐余净谷智造园目前已落地迪威工业高压管件、智慧港创新能源线材设备生产、明昇锂电自行车等优质区域带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8.98亿元,年税收8080万元,每年新增村级财力1300余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这背后离不开各级人大代表的“解码助力”。2023年5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指出了经营性收入“两极分化”、发展后劲不足、载体质效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汇聚村级经济发展合力、出台政策完善要素保障、全方位搭建合作平台、依托特色推动产业升级等建议。同年11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助推有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经济相对一般村)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推动经济一般村以“资产参股、资金入股”等形式与优质企业联合,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通过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方式优化村级产业布局。
今年以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继续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营性载体建设运营情况调研。调研发现,该市存在载体投入资金多、运营成本高、部分载体闲置等问题,建议要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实施村级经济载体建设规划,紧扣当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高效率靶向招商,吸引发展前景好、产业匹配度高、对百姓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入驻。
文旅融合“破题出圈” 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迎着江风徜徉在德积街道永兴村生态江滩,芦苇繁茂连绵不绝,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种稀有鸟类在此栖息繁衍。
“记忆中的工业码头、长明造船厂已经拆除,现在成了绿色生态带,来往游客络绎不绝。”永兴村“鱼禾农家乐”的负责人黄胜良感慨道:“生态美景就是一道菜。凭着这道‘看家菜’,来永兴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到节假日,黄胜良的饭馆内人声鼎沸,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在调研永兴村农文旅发展过程中,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整合村内特色资源,加快形成一批标识度高、带动性强的特色农文旅项目,并顺应“小城”旅游市场潮流,强化市场营销推广,推动打开农文旅融合新格局,进一步激发农文旅消费新活力。去年6月,张家港市正式发布了张家港江海第一湾乡村振兴片区协同发展规划,德积街道、金港街道、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三大板块,包含永兴村在内的14个行政村,将共同打造以“一山、一岛、一湾”为特色、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江海第一湾乡村振兴片区,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长江生态与文化保护发展的样板区、长三角最知名的长江旅游目的地、长江村落协同振兴的示范区。同年11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在《关于“加快农房翻建进程,打造港城特色和美乡村”议案办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要把农房翻建与特色康居示范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文体旅等产业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农房多样化功能,把农房从“消费品”变成“投资品”、从“普通农房”变成“精品民宿”。
今年6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联合江阴人大常委会开展农文旅发展情况调研。江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遗存众多,已建成华西村、双泾村、红豆村等一批以美丽乡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精品。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学习借鉴江阴等地先进经验,整合两地资源禀赋,推动搭建合作平台,进一步激发农文旅消费新活力,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在双山岛上,老旧农房改造成“江来小筑”,明亮宽敞、清新雅致,现代原木风的装修风格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打卡;在后塍街道高桥村,闲置农房变身“栖嬉民宿”,面朝广阔田野,每逢节假日,不少周边游客前来体验乡村多彩生活;在凤凰镇恬庄古街深处,一间名为“北府海棠”的民宿格外引人注目,它保留了文保建筑原有的主体结构,并将年轻化的民宿经营理念融入其中,为古街集聚起越来越多的人气……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乡村民宿,正激活港城乡村旅游的“一池春水”,也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张家港市乡村振兴之路正呈现出丰富多元、生机盎然的景象。(李语馨 顾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