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成功举办。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这是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第六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报。
图为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助理、江苏中心主任陈希希在大会发布年报
年报分析认为,2023年以来,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
全球主要国家竞相布局人工智能,瞄准细分赛道创新突围。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新高潮,主权人工智能受到广泛重视,成为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要点。各国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公共预算投入,掀起以法律规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治理竞争。细分赛道竞争激烈,大模型、AI Agent等技术赛道均取得长足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巨头跨界布局,广泛参投初创企业,竞逐人工智能硬件层和模型层赛道,增强各自优势领域竞争实力。风险挑战始终存在,人工智能相关能耗增长引发忧虑,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社会伦理等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塑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市场不断扩容提质,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要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应用方面,大模型技术加速突破,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注册用户超6亿。人才培育方面,初步形成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高校教育培养体系,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重要输出国。地方探索方面,各试验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机制,加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更好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AI+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赛道竞争激烈,技术革新不断加速,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AI+交通”领域,自动驾驶出租车率先探索商业化,港口等工业场景加速普及。“AI+医疗”领域,药物发现和医学影像创新应用活跃,大模型在问诊对话、智慧导诊、病历生成、辅助诊断等场景落地。“AI+智能终端”领域,AIPC开启发展元年,头部PC厂商争相筹备新品,2024年全球出货量将达4800万台。
报告指出,2023年以来,苏州紧抓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关键要素前瞻布局,全力培优育强创新主体,积极探索应用场景落地,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2023年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拥有2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首批江苏省软件名园、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江苏省信创先导区,聚焦机器视觉、工业软件、语言计算、大模型等优势领域,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重点布局AI大模型、信创等新赛道,2023年已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700家,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提升。
年报认为,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一些瓶颈与问题,我国应全面加强统筹布局,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算力产业生态;优化数据质量管理,提升数据多元化、标准化、专业化、合规化水平;完善人才引育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包容成长环境;供需双向发力开展创新探索,持续释放场景红利;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发展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中国经济信息社作为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建设主体,长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未来,中国经济信息社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智库力量。(王梦菲 郭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