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创新强省的重要使命。在南京市江宁区,基层治理正迎来深刻变革:将城市发展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生长的生命体,江宁区探索形成“力量下沉强党建、数据上线知民情,干部下访解民忧、服务上门暖民心”的“两下两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在社会治理的各个阶段构建起前期预警、问题研判、资源下沉、问题处置、监督反馈和服务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在基层社区高效配置党政资源,精准有效回应社会需求,办好群众实事推动基层善治,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力量下沉”,推动党建资源向基层倾斜

  “扎根基层”是做到“以人为本”的关键。在增强基层服务与管理能力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破解人员流失与不愿扎根基层的难题。江宁区坚定秉持党建引领的核心理念,积极推动干部力量向基层倾斜,旨在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拓宽并深化党在基层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同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类难题。

  一是强化“大党委”功能,促进组织“一体贯通”。江宁打破区域、行业和党组织间界限,吸纳片区机关部门、驻区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党组织,打造10个片区党建联盟,先后召开校地融合、金融产业、小区治理等区级联席会议,挂包常委牵头召集会议近100余次,协调解决片区治理重难点事项170余件。

图为:江宁区产业链党建联盟成立活动

  二是强化“大联动”机制,促进资源“一体整合”。江宁区探索实行由区级挂包领导、街道挂钩领导、社区书记共同履责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对重点事项、紧急问题实行提级管理、及时办理,定期召开由“第一书记”、街道下沉干部、社区一线干部、网格员、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及时解决辖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

  三是强化“大支部”建设,促进力量“一体下沉”。推行“组织进网格、党员进网格、阵地进网格”网格党建法,设置基层治理点位站91个、网格党群微工作站366个,依托“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区、街、社区资源力量精准下沉,推动治理体系到底到边、治理力量到点到位。

  为了解决街道执法职权有限、力量不足、业务不熟等现实难题,江宁区全面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集中设置街道“八办一中心”,按照城管不低于80%,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不低于70%的人员比例,向一线派驻执法力量、下放执法事权,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一体联动。目前,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174项基层行政处罚权事项、7项强制事项,295项委托行政执法权事项和执法力量派驻均已落地。

“数据上线”,“一网统管”感知民情

  “幸好这场火灾被及时发现并迅速得到了处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7月7日晚,江宁区大里社区聚福城华庭南苑2栋1405室发生居民家中失火冒烟事件。接到警情推送后,江宁区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即刻响应,同步推送至多部门负责人,大里社区消防网格员王畅接到短信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发现是未熄灭的烟头引发了装修材料的燃烧,与消防员一起在半小时内成功将现场明火扑灭。而在江宁区另一边城运中心的大屏地图上,实时监控、图文直播着处置进展,保障协同救援。

图为:江宁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我们根据社区内住宅小区与消防设施的布局情况,科学划分了消防应急片区,标准化配置微型消防站,并依托社区与物业力量构建了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同时,微型消防站已接入江宁区‘一网统管’平台,一旦接获火情警报,平台能迅速就近调配基层站点资源紧急响应,有效保障社区安全。”东山街道大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说。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的要求。

  作为南京面积最大的区,2022年底,江宁全面启动“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构建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一网统管”运行体系。“江宁区‘一网统管’实行1+10+N的组织架构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运行体系,在物理层面集中统一办公、值守和指挥调度,解决了以往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难以解决的问题。”江宁区城市数字治理中心负责人介绍。

  《南京市江宁区“一网统管”指挥调度能力提升方案》提出,推进构建“2+4+N”指挥调度体系,联动两级城运中心、四级城运力量、N个职能部门及社会力量,建立上下联动和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规范重大事件流转、工单派发、消防警情指挥调度特殊天气指挥调度、消防警情日报等事项流程。

  统一高效的处置渠道,是群众诉求得以快速解决的首要前提。“一网统管”的核心功能,就是“高效处置一件事”。江宁区率先探索对于涉及安全隐患类12345事件与“一网统管”体系的融合处置,区12345热线中心与区数治中心密切联动,通过“一网统管”体系赋能,实现现场监控、无人机等设备现场感知确认,调度最近力量快速消除隐患,实现当日发现问题、当日处置清零。对于此类涉及安全隐患的事件均实现了快处快办。

  今年以来,该区累计处置12345、“随手拍”“我对书记有话说”、全要素网格、数字城管、吹哨报到、110非警务警情等36类平台的城运事件2万余件,按时办结率和市民整体满意率均超99%。

“干部下访”,实现调处息争与权益维护良性互动

  “非常感谢林书记亲自接访,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6月14日,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在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接访了市民刘先生,让他的难事迎来了转机。刘先生在汤山街

  道承包了近百亩地进行有机稻虾养殖。去年4月的一个晚上,他去田里巡查,发现小龙虾一反常态往岸上爬,有气无力,再看稻田里的河水,发浑还有味道。他赶紧报警求助。但河道那么长,沿线企业和住宅那么多,大海捞针,找不到源头。正当郁闷之时,他看到了接访通知。得益于江宁区委的直接信访关注和推动,他很快获得了合理补偿。

  基层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城市更新拆迁中的利益协调、小区物业管理中的服务提升,或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营商环境优化中的政策透明度与公平性,都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与幸福感。江宁构建信访法治化工作机制,通过干部到基层一线、到难题多的地方,最大力度把党政服务送到基层,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公开接访”。《南京市江宁区关于开展“两级书记”下访接待日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全区党政领导干部要常态开展下沉接访、公开接访、驻点接访,构建“区级—街道—社区干部下访解民忧—网格”分级分类的一线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形成工作闭环。区领导按照分工,专设半天接访重点信访事项,公开接待群众。日程安排通过区政府网站及社区公告公开,确保不回避矛盾,有呼必应,全程督办。

  “首问接访”。江宁区强化党员干部面对群众诉求“首问负责、当场接访、马上就办、一办到底”的责任意识。借鉴济南经验,以窗口单位为重点,探索出台行政机关和党员干部首问负责制的规定,明确对群众提出的诉求事项,首问责任单位及首问人即时办理,确需转办的只转一次,接收单位不得再转,坚决杜绝群众办事“跑断腿”、部门“踢皮球”等现象。

  “重点部门驻点接访”。江宁区通过部门间的紧密协作与灵活驻点安排,强化信访接待的联动效应。区矛盾调解中心直接入驻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资深人民调解员常驻其中,前置调解关口,快速响应并现场解决群众各类诉求,显著提升了信访案件的化解效率与质量。今年上半年,江宁区初次信访件同比下降63.7%,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服务上门”,激活社会基层共治与自治德治活力

  阵地载体嵌入百姓生活场景,服务内容送到居民家门口。江宁区提出,把优质均衡作为目标导向,拓展“家门口”便民服务,创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公共服务圈”,激活基层自治,办好民生实事。

  秣陵街道翠屏诚园小区里的党群服务站,成了社区里最热闹的社交空间。这是集“理论宣讲课堂”“党群议事厅”“党建谈心谈话室”“主题活动室”“微网格驿站”“红色读书角”于一体的多功能式服务平台。企业退休人员体检预约、生育服务登记、城乡医保缴费……这些以往要往社区跑的事项,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

  在完整的基层治理里,街坊邻里也是社区的决策者以及共同体。“以‘定点坐班制+定时上门制’的形式与居民面对面,就是要把基层治理的切口聚焦在小区,把支部作用发挥在小区,让更多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小区治理和家园建设中来。”该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说,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力量整编到小区,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同时,这里也成为听取民情、收集民意、解决纠纷的重要阵地。

图为秣陵街道双金社区党群议事厅

  为持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江宁提出,要全力推进基层党群服务阵地提档升级,有序推动党务服务、民生保障、卫生健康、市场准入等服务事项向基层党群服务阵地集中,依托社区集体闲置资产、小区物业办公室、门卫室等载体,全域提升91个“基层治理点位站”、366个“网格党群微工作站”、220个“宁小蜂”驿站等载体的服务功能,实现风险隐患全面排查、群众诉求及时采集、矛盾问题就地化解。

  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江宁在麒麟街道打造32处“一站式”便民中心,集咨询、服务、办理、体验等多功能,增设母婴室等便民设施,全面推行综窗服务改革,整合综窗服务,月均办件量达5000,特别是推出了55项“一件事”服务,进一步便捷了群众。此外,还将代办专窗与志愿服务结合,实现“政府跑腿”代群众办事,提升了服务效能。(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