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峰、石、潭、瀑、云、林,一步一景……2023年,新沂马陵山迎来旅游新高:共接待游客百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5000万元,同比增长25%。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得益于新沂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探索绿色惠民新路径,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以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沂市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南连骆马湖,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江苏的“北大门”,生态禀赋优越,获批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美丽宜居建设试点。

  为让生态产品实现自身价值,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沂故事,新沂马陵山生态岛试验区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补充调查、观测样地建设、生态湿地建设、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珍稀物种保护小区建设、马陵山林木抚育工程、生态通道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体验教育基地建设共8项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其中2500万拟申请省级资金,2600万元来源于地方财政资金,1600万元来源于其他。其中,马陵山林木抚育工程、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珍稀物种保护小区建设、生态通道建设工程等4项工程已正在实施中,累计已投资额超3000万元,占总投资额约44%。其余4项重点工程正在积极准备前期工作,马陵山生物多样性体验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已签订合同并完成方案设计。

  满山青绿的背后,是生态修复的久久为功。

  为了增林扩绿,新沂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科院、国家林业局华东设计院等专业机构合作,造林、补植,把马陵山范围内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的山坡、林窗地块作为绿化重点,探索出从培育、引进、运输树苗到整地客土、修筑鱼鳞坑、幼苗保墒等一整套造林技术,实施荒山“清零”。

  近三年来,马陵山景区累计增绿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3%。通过生态修复,林区生态结构更加合理,树种混交比例更趋完善,林相更加丰富,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夯实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

  生态向好的同时,动植物资源逐渐丰富,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如今,马陵山景区豆梨、小叶栎等原生植被数量稳步增多。据调查统计,植物资源共有107科315属521种,动物物种共有13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

  马陵山生态岛试验区具有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特色,建设范围内具有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附近的骆马湖更是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能量补给站”,吸引了数以百计的“鸟界活化石”——东方白鹳停留休憩。

  通过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将马陵山省级森林公园、沭河生态廊道和骆马湖湿地自然保护地串连成体,构建“一核一廊一带”多层级生态安全网络,全面加强水域、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打造东方白鹳等物种迁徙、基因交流的生态通道。同时为全省其他地区开展“生态岛”建设提供“新沂示范”。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养生,马陵山景区又把目光投向了“康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陆续打造了马鞭草花海、藤本月季花海、循环水系等系列生态景点,穿梭在丛林之间且与“雾林系统”配套的健康步道,更成为马陵山的一大特色。花厅古文化遗址、项梁墓、三仙洞、泉潮律院遗址、宿北大战纪念碑亭等6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聚马陵山,已成为新沂市不可多得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到2025年,我市计划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千亩,马陵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打通马陵山生态岛试验区生物多样性交流通道,建立形成生态产品清单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态修复、康养体验、历史文化……新沂“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不断撬动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变“生态高颜值”为“经济高价值”,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