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现代化城市建设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古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8月27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召开全市城市更新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将盐城建设成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盐城市委书记周斌指出,坚持原真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真实完整地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坚持保护修缮与研究阐释并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更好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展示时代风貌,用人文厚度撑起城市高度。
盐城市地处里下河腹地,河流纵横、湖泊众多,被称为“千河之城、万河之市”,拥有丰厚的水文化遗产和众多水利工程。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推进水文化建设,是盐城市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盐城市大力推动水文化载体建设,加强对水利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目前,已经建成省级水情教育基地1处、节水教育基地7处、水利风景区11个,草堰石闸、丁溪闸(范公堤)、宋公堤、新洋港闸、斗龙港闸、射阳河闸、云梯关、东台市三门闸等8处工程被列入省级水利遗产名录。为推进各地水利工程遗产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盐城市水利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的通知》,强调水利遗产申报和保护的重要性,规范保护利用流程。
(大纵湖——蟒蛇河省级水情教育基地)
高质量建设幸福河湖是盐城焕发城市新颜、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以蟒蛇河为例,该河位于新洋港上游,是大纵湖最主要的出水口,在盐都区内39.33公里,不仅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沿线还分布着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东晋水城、学富草房子乐园等众多文旅资源。
蟒蛇河河道整治工程于2016年启动实施,获评江苏省2022年度幸福河道(段)建设示范工程。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9.55亿元,从源头上解决了蟒蛇河饮用水安全问题,在满足行洪、供水、航运等功能的同时,还高质量推进沿线生态修复,按照“适地适树、乔灌搭配、草花混交”标准,对沿线绿道外侧1000米范围内的通村公路、生产河道、村庄绿地,开展绿化补植和全面提升,形成的生态廊道有效增强了河道湿地与河堤丛林的生态功能,沿岸绿化率达90%以上。2024年5月,蟒蛇河高分通过水利部淮委验收,获评“淮河流域幸福河湖”。
(蟒蛇河沿线风光)
盐城市市长张明康指出,要强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增强城市人文底蕴。要强化政策集成,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开展路径、政策、制度等创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多年来,盐都区以蟒蛇河幸福河湖建设为依托,持续推动水文化与生态、文旅、农业农村融合协同发展。蟒蛇河历史悠久,有极具水乡特色的地域文化,盐都区每年编排龙舞、剪纸、狮舞、打莲湘等蟒蛇河流域非遗精品节目,在元旦、春节、国庆、寒暑假等节假日定期到大纵湖景区、东晋水城、草房子乐园等全区各个旅游景点展示,推动蟒蛇河沿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此外,盐都区还利用名人文化,建设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胡故里;依托一湖一河、沿线各类馆建成大纵湖——蟒蛇河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将沿河涵、闸、桥梁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创建蟒蛇河省级水利风景区。农业农村方面,将蟒蛇河沿线资源整合开发纳入统一管理,持续发展沿线产业,助力富民增收。据了解,河道沿线有21个村庄、300多户群众直接参与生态廊道的管理和旅游运营,2022年,沿线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63.16万元,户均增加收入2.2万元,群众切实享受到了生态保护红利。
(市民在亲水绿地休闲露营)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盐城市将建成幸福河湖560多条,超2200公里,建成区覆盖率100%;建设农村生态河道9000余公里,覆盖率超50%;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污水处理率达55%。盐城市通过创新实践水生态文明和两山理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持续擦亮盐城美丽生态名片。
盐城市水利局局长周岚表示,下一步,盐城市将深化水利遗产保护开发意识,加强水文化建设力度,健全水利遗产保护和水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挖掘如串场河、云梯关等历史底蕴丰厚点位的水文化价值,加强对范公堤、宋公堤等水利遗址的宣传力度,推进城市建设特色化、文明化、生态化,为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添砖加瓦。(朱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