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宁县古河镇刘庄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以“村强、民富、产业兴”为重点,以“村企合作”模式为方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因村制宜形成以“一中心两基地”为核心的发展框架(“一中心”为村党群服务中心,“两基地”为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种植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村强民富愿景初见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加快农业转型。该村始终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发展特色农业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强化党建引领。把党建引领摆在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发展的首位,将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理事长写入合作社章程,确保合作社姓“公”、为“民”。通过党总支指导、在外党员推介、村里党员支持,合作社在农产品种类上再丰富、品质上再提升、产品包装上精细化、销售渠道上下功夫,探索出了线上电商销售、线下市场销售的运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刘庄村是传统的农业村,近年来,该村秉承创特色、树品牌的原则,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从最初的稻、麦种植向经济作物茨菇、荸荠、芡实、红薯、鲜食玉米、生态稻米等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转型;规模上从2020年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750亩发展到现如今的1100亩,打造了刘庄“秋田印象”特色产业品牌。拓宽发展路径。该村通过“村企合作”互利互惠的经营模式,获取更大利润空间,农业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益达40万元,2023年底村集体经营收入达54万元,2024年随着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及冷库项目陆续投产增效以后,预计可达70万元以上,基地每年可带动本村及周边60名以上群众务工就业。

  夯实产业基础,增加集体积累。刘庄村是古河镇的内陆村庄,无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2020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勉强达18万元。针对发展的困境和现状,刘庄村在土地上动脑筋、想路子。该村最初由村集体自行种植稻麦,一段时期的实践证明,既牵扯了村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土地租金高、种植成本高、管理粗放等原因,经营存在较高风险,收入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刘庄村积极探索合作社发展新模式,将合作社部分地块转租给江苏大鹤集团,村集体收取一定的土地管理费;引进茨菇种植项目,与公司合作种植了150亩;引进荸荠种植项目,与经营大户合作种植了250亩,形成村企共赢发展态势。今年春季,刘庄村利用荸荠采收后的空档期,种植春季红薯,加工成红薯淀粉和纯手工粉条销售,除去种植、加工和包装成本,亩均纯收益可达5000元,进一步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聚焦民生实事,普惠群众福祉。借助外力惠民生。近年来,刘庄村多次发动在外人士、党员助资助力,累计收到各类捐赠28.4万元,安装路灯227盏,基本实现村庄道路亮化全覆盖。积极争取各类项目铺设水泥道路约8000米,新建泵站6座,灌溉地下管道2800米,防渗渠1900米,新建桥梁3座、维修桥梁4座,建设乡涵、闸站10余个,大大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争取资金办实事。刘庄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利用村级积累,高标准提升组织阵地,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发展基础。投入200万元,新建7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群众休闲公园、文化大舞台及健身广场。争取“革命老区”帮促项目,投入100万元,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新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及300立方冷库项目,既巩固了党群服务中心的战斗堡垒,提升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还改变了村庄破旧、落后的形象。近三年,刘庄村先后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村集体的产业发展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党员、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度、信任度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刘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