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第十六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黄磊 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朱爱勋介绍,近年来,江苏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紧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深入实施制造强省“八大行动”。江苏省工信系统构建包含16个产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更具江苏特色的“1650”产业发展体系,逐群逐链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推动政策资源向重点发展的产业倾斜;持续布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点-链-面”结合的三类技术创新载体,紧盯重点产业链“五基”领域的薄弱环节,以企业为主体组织,着力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抓好免费诊断、示范标杆培育、服务商引育等工作;坚持以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建设为抓手,系统构建“一网四库三级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023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4.66万亿元,占全国14.1%、全球4.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89.0,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9年全国第一。今年1-7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位居东部大省前列。
朱爱勋表示,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为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挑大梁、走在前、做示范。重点从六个方面发力:
一是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凝练具有战略意义和引领作用的重点领域,探索“链主企业出题,高校科研机构答题”的攻关模式;健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实施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项目。
二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轻工、纺织、冶金等六大传统行业,统筹推进“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等五大行动;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力度,实现各类惠企政策高效精准投放,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绿色安全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支持企业分类分级培育和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制造工厂等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标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领域应用场景开发。
四是持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研究制定仪器仪表、新能源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文件,着力固链强链延链补链;组织参加新一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力争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五是前瞻布局培育未来产业。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建立“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先导区”未来产业培育体系,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六是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完善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服务举措,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充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产业人才支撑。(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