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组织部门抓考核的使命也在于此。近年来,如皋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考准干部实绩、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探索推动考人考事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立足清单式考核,注重“以事见人”。如皋市坚持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人事结合”,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参与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提升考核高度。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为导向,向中心任务聚焦,为高质量发展聚力,确保中心工作在哪里,考核就跟进到哪里。考核的方向就是干事的方向,让干部“干什么”“怎么干”更清晰,目标导向更明确。坚持校准考核精度。实施指标联审减负工程,科学评估切实为指标“瘦身”,今年机关高质量共性指标由12减少为9个,乡镇高质量考核指标由39压降到35个,旗帜鲜明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轻装上阵”。坚持延伸考核广度。构建责任传导“链接性”考核机制,推动“点”“线”“面”全链条落实考核责任,编制市县镇三级联动责任清单,从南通市管领导干部到机关负责人最后到乡镇责任人,清单式将考核任务明确到人,切实将担子压实,让干部从“开局”就明晰考核“与你有关”,知重负重、担当实干。
聚焦周期式管控,强化“以人促事”。如皋市着力将考核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增强干部“紧迫感”。推动及时督。建立动态预警、实时研判、跟踪推进机制,围绕阶段性考核情况监测反馈,紧盯短板指标,由市委大督查办实行“黄色”督查预警,延伸到具体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对整改推进质效差、提醒效果仍不明显的,发布工作通报,并报表彰奖励办公室备案,在年终考核中予以严格运用。明确日常学。年度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出台后,召开全市考核业务培训会,帮助吃透文件精神,让干部对目标任务、指标内涵、评价办法、时限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标对表开展工作。实施“问计于策”增效工程,围绕短板弱项指标争先进位,邀请上级职能处室进行专场辅导,切实解决干部“不会干”“干不了”等现实需求。开展反向评。实施机关单位协同质效评价工程,由13个镇(区、街道)党政正职参与,对全市所有机关部门进行反向评价。破除机关“裁判员”惯性思维,引导干部转观念、强服务,发挥“辅导员”“教练员”角色作用,与镇(区、街道)同解难题、共促发展,把“让我干”变成“一起干”,有效推动机关单位与板块汇聚强大发展合力。
突出闭环式反馈,彰显“以事励人”。如皋市加强考核结果刚性运用,增强干部“获得感”。一方面,改进结果反馈方式。采取“点单+配餐”方式,今年集中89名机关“裁判员”赴指标落后多、差距大的10个乡镇开展综合考核结果面对面“闭环”反馈。上门答疑解惑、把脉问诊,要求指标主管、分管负责人及具体业务人员均参加,逐一剖析主要扣分点并提出工作建议,切实帮助干部明确重点、强能提绩。另一方面,在结果运用上动真碰硬。实施实绩认定强基工程,出具“考核诊断书”,将承接指标完成情况与评先评优实行硬挂钩,选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成绩突出的“求真务实敢为善为好干部”15名,2023年以来77名考核“第一”等次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直接定优,8名科级干部因分管指标考核末位被取消评优资格;将单位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实行硬挂钩,对年度考核第一等次的单位,在提拔任用中适度予以倾斜,2023年6月份以来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82人中,考核第一等次单位63人、占比76.83%,鲜明实绩导向,持续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黄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