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高峰期。但让很多同学和家长头疼的是,暑期社会实践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让暑期社会实践真正“实”起来?在实践后能既有收获又有思考,不妨看看下面这些同学是怎么做的。

  本月初,无锡供电公司来了一批年轻的“客人”,他们都是河海大学信息学院的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和以往“听安排”的学生不同,这批学生显得很有主见。

  “我们实践团就是要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到电网生产一线调查无锡电网绿电绿证交易、新能源发电接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等情况。”实践团里的2023级本科生张紫妍这样说到。她和同学们来之前就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聚焦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人才,瞄准国家重点行业岗位需求。

  为此,张紫妍和张怡雯、周芯宇、汪璇、张然、夏彤彤、蒋余杰、张阳贡共8位同学分工合作,做足了功课,从所学专业、毕业时间、择业规划、从事岗位与所学知识的差距、就业前后的心态变化、参加竞赛等方面准备了实践提纲。

  为了了解下一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和价值,实践团花了两天时间,把无锡电网调控中心、通信和信息中心机房、电动汽车公司、电网智能营业厅、5G共享基站和220千伏变电站仔细“研究”了一番,实地学习无锡电网绿电绿证交易、新能源发电接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布等绿色能源应用情况,探寻新质生产力的奥秘。

  实践团成员汪璇说:“怕有些地方看不懂,我们还通过河海大学无锡校友会收集到近几年在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工作的河海校友,邀请了5位师兄师姐来讲课。”

  为此,他们还有了意外收获,遇上了河海大学杰出校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何光华,并参观了她的创新工作室。

实践团与河海杰出校友何光华在一起

  在何光华创新工作室,实践团跟随光华师姐创新的脚步,在图文并茂的创新成果中学习电缆敷设、结构和运维知识,并进入电缆运维监控中心,看到了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无人机技术在电缆运维中的应用,实地体验了创新转化成生产力、提升劳动率的魅力。

实践团参观何光华创新工作室

  8月正是迎峰度夏保电时期,连日高温让无锡用电负荷冲到了1638.90万千瓦,今年以来屡创历史新高。所以,调度大厅让实践团成员很感兴趣,他们从调度员处了解了无锡新能源发电的接入和消纳情况后,又去了通信和信息中心机房,看学校课堂里没有的光传输设备、无线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和各类配线架等。

  

实践团在无锡电网调控中心

  此外,在国家电网无锡电动汽车公司,在电网智能营业厅,在无锡供电与无锡移动共建的5G基站,实践团都留下了扎实的足迹和深入的思考。

实践团在国家电网无锡电动汽车公司

  通过12天密集的参观学习和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既懂电力又懂信息通信的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明晰了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成长路径。

  实践团在调研学习结束后,专门就无锡绿色电力交易调研情况展开讨论,并形成《无锡绿电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在探寻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跨出了第一步。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实践团在5G共享基站

实践团在220千伏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