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保价”服务原本是快递公司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推出的,却成了不法分子不当牟利的手段?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检察院在办好、办结案件的基础上,找出涉案企业风险点,帮助查漏补缺,实现以案“护企”,助力行业治理。
姜某原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后来注册货拉拉司机,并兼职做一些汽车、电脑维修工作。2023年1月,姜某货车上的一块电路板出现故障,他便向熟悉的店主购买准备自行维修。因为听说价格越高的物品快递公司会配送得越快,姜某便让店主在寄快递时选择保价并将货物价格写得高一些。店主听闻对方只是为了更快送达,便同意了此番要求,将价值3000多元的货车电路板保价为价值7000多元的奔驰车主板。
次日,姜某拆验快递后发现电路板有轻微弯曲损坏,安装后无法正常使用,便在平台进行保价索赔。这时,他注意到当时保价的金额是7000余元,贪念顿起,想要获得更多赔偿。由于姜某购买时未实际付款,也没有得到相关收据,他便利用之前工作时留存的空白收据,手写伪造了一张价值七千余元的奔驰车主板买卖收据上传平台,要求快递公司按照收据金额进行赔付。快递平台在简单审查后,向姜某提供的账户内赔偿了7000余元。
轻易到手的赔付金额仿佛打开了姜某发家致富的“新大门”,此后他如法炮制。为了顺利骗取保价赔偿且不被怀疑,姜某每月只作案一次,且在不同的区域内连续寄件。就这样,直至当年6月案发,姜某已通过上述方式成功骗取快递公司共计人民币20000余元。
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通过释法说理,姜某认罪认罚、主动赔偿,并取得了被害公司的谅解。今年6月,姜某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案件虽已办结,但不是终点。办案检察官重新审视此案,并仔细翻阅了近年来的快递骗保案件,很快梳理出快递公司被诈骗的相关风险点,发现快递公司在受托邮寄物品时存在实名寄件落实不力、现场收货查验不严、理赔程序调查不深入、疑点订单追责不及时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检察官制作了关于保价快递收寄工作的《风险提示函》,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寄件人身份的查验、完善保价物品揽件送件验货程序、健全保价物品毁损理赔机制、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等建议,并与今年7月24日向该快递公司区负责人现场宣告送达该风险提示函,建议公司重视并进行针对性整改。
与此同时,高淳区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分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召开“落实七号检察建议 共护寄递安全”座谈会,并邀请邮政、顺丰、圆通等快递公司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上,各方分析了监管流程中的重点环节与存在问题,就如何强化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加强寄递安全监管力度等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丁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