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进全区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分类效能,南京六合区垃圾分类办公室结合居民小区工作实际,针对分类收集设施数量不足、功能不全、容量不够、位置不合理等问题,开展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强筋健骨”质效提升专项行动。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分3年逐步推进。今年6月初,六合区垃分办组织各街镇对辖区内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梳理排查、统筹规划,重点关注无物业老旧小区,先前受限于居民户数少、小区空间小、垃圾产生量少等原因,大部分采取设置规范桶点或分时段流动收集的方式收集生活垃圾,但仍存在收运不及时、暴露垃圾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体验感和舒适度,满足居民全时段投放的需求,解决垃圾不落地等问题,计划对雄州、龙池和横梁三个街道共计11个小区进行试点改造,通过补建、扩容、调整选址等措施,完善源头投放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点提升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设施使用效率。
“改造后的收集点增设了许多便民实用功能,遮雨棚、洗手台、灭蝇器和太阳能照明灯等设备一应俱全,同时将垃圾亭内的其他垃圾和厨余、可回收、有害垃圾投放区采取了物理隔断,保障了精准分类、定时投放的标准。”横梁街道垃分办负责人表示,该街道的幼儿园公寓、紫竹苑小区、供销社小区已完成收集点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设施更标准、功能更齐全,有效促进了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街道安排保洁员对升级改造后的设施设备进行严格监管,责任到人,高标准维护和利用,确保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垃圾分类实际工作中去。
将昔日规范桶点的一排垃圾桶“移”进美观整洁的封闭式亭房,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变得更加美观耐用、干净整洁。“升级后的收集点很干净,垃圾桶也可以脚踩打开,方便投放。厨余垃圾在误时时段会关闭,住在旁边都闻不到异味。还有垃圾分类志愿者上门进行宣传,我们现在都知道如何分类了。”市民钱女士说,小区居民对此次改造升级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十分满意。
“本月底,全区将完成11个小区收集点的升级改造工作,‘旧貌换新颜’不仅刷新了垃圾分类收集点的‘颜值’,也使得垃圾分类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美观、舒适、便利。”据六合区垃分办负责人介绍,全区将按照“统筹谋划,建管并行,综合施策,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在2—3年内重点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设施提升改造工作,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体验感、舒适度和满意度。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持续增强辖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努力营造“垃圾分类新时尚,美好家园大家享”的浓厚氛围,从源头促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同时,持续做好垃圾分类监督、指导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林超 任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