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区域市场的国家战略部署和经济发展规划,聚焦主责主业深耕细作是地方法人银行不可或缺的“基因”。2024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新发展格局,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民务实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支农支小,厚植金融为民情怀

  迭代升级拳头产品“阳光贷”功能54项,完成已建档524个行政村、33.7万户家庭、68.4万人“整村再评议”,配套企业、商圈、特色产业“整场再评议”“整圈再评议”,为客户新增贷款支持23.1亿元,其中经营类新增占比89%。持续扩容小微贷款事业部团队,选取基层支行试点开展“走村入户”“进店访企”送服务活动,加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主,至6月末,100万以下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91.5亿元、较年初增加1亿元,“常个贷”余额172.1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深耕供应链金融,以批量主动授信模式给予上下游企业融资支持,至6月末,认定核心企业630家,评议下发链属企业1.1万户,主动授信101.1亿元,新增用信49亿元。利用“乡村振兴贷”对接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至6月末贷款余额48.6亿元,较年初增加36.3亿元、增长296%。依托风险分担机制,助力解决农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至6月末“农担贷”在常州本地投放30.3亿元,市场占比51.6%,居于首位。

  支持实体经济,彰显金融为民担当

  围绕常州市打造“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智能高端、绿色发展、专精特新等重点板块客群需求,提升制造业企业服务质效。至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667.5亿元,较年初增加25.3亿元、增长3.9%。推动金融资源向创新领域倾斜,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26.3亿元,较年初增加37.1亿元、增长12.8%,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3724户,较年初增加302户、增长8.8%,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80.8亿元,占比86.1%。与市工信局、人社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等部委办局深化共建合作,依托“智改数转贷”“苏岗贷”“苏质贷”等特色产品支持企业融资15亿元。布局绿色金融新赛道,新增投放碳减排重点领域贷款15.1亿元、带动碳减排量27.8万吨,成为常州地铁集团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联席主承销商,开设信用卡新能源汽车分期业务,至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211.2亿元,较年初增加85.5亿元、增长6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根据“常绿分”落地常州市首笔“常绿贷”,至6月末贷款余额10亿元,2024年已投放6.5亿元。

  服务民生福祉,办好金融为民实事

  成为常州市唯一一家与5区1市及常州经济开发区民政局签约的金融机构,为350家社区(村委)提供“智慧食堂”服务,2024年交易笔数已近60万笔。依托“常州医保”成为各医院“互联网医院”移动支付唯一合作行,让医保服务更加便捷,“常州医保”实名认证用户135.6万户,2024年交易量超3亿元。建设“江南智薪”“江南企财”“财资通”平台,帮助企业提升财务、人事管理、数字化办公水平,至6月末,“财资通”云平台累计结算量超7000亿元。围绕“四务融合”推动人社服务“就近办”“苏服办”量质双升,累计办理政务类业务6万笔,用小站点、大融合更好为民服务。针对银发客群发售“安享存”特色产品3.5亿元,惠及客户3714户。

  加快转型升级,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浪潮,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通过金融科技、数字工具、模式创新,不断强化金融服务能力。拥有1300余名科技人员和278个系统,最新获得CMMI5级认证,IT研发过程管理的规范度、成熟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于行业前列。近三年科技自主研发比率保持年均2%的增速现已超27%。自主研发“小江智脑”大模型应用平台,在金融顾问、直播银行、行政办公等方面实现23项AI应用。推广“数字柜员”,上线存取款、转账等44个高频交易功能点,便利客户自助办理业务,2024年累计办理业务86.7万笔,替代率达29.3%。建设“云信贷”平台,笔均业务耗时控制在3分钟内,业务流程效率提升90%。打造“直播银行”,开辟获客新渠道,迭代服务新模式,上半年开展直播144场,吸引用户累计观看125万次、交易额超3000万元,有效助力农户、电商带货和金融知识普及。(史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