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贯通“党建环、治理环、服务环”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多元参与,聚焦服务质量,创新机制载体,将多元力量拧成“一股绳”,有效延伸基层党建工作的触角,提升共治精细度,党建引领下“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新实践正在惠山区钱桥街道全面铺开。

  深化党群融合,支部建进小区里。钱桥街道各社区建强组织架构,由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围绕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等“微幸福”项目清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指挥棒”作用,及时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居民不出小区即可办理各项服务。

  始建于2003年的苏庙社区春来苑是较大型安置房小区,其中仅两栋楼为高层电梯住宅,其余均为低楼层无电梯房,小区内居住了1650多人,其中超过6成居民为老年人。

  苏庙社区负责人介绍,春来苑等安置房小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半径集中在小区和家庭,部分独居、重病的老人具有共性养老服务需求。为此,小区党支部与民政、卫生服务中心、耘林集团等专业机构进行共建,将养老、助老等社会资源有效聚集,为居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我们这个小区住宅以6层楼的多层为主,老年人居多,年纪大了,不少人上下楼比较吃力,老邻居们商量着,能否在部分楼梯的转角处装个折叠椅子,这样可以随时靠一靠、歇一歇。”钱桥街道春来苑15栋住户王奶奶说,看到建在小区的党群服务驿站内有块“有事找书记”的牌子,打电话和支部书记张旭随意说了想法,没想到小区支部很快就联系物业、社区、居民代表等几方人员开议事会,决定在春来苑2层以上的楼道内都安装上翻式折叠椅,同时安装全新的楼梯扶手,照顾老年人安全上下楼。

  “楼梯扶手+上翻式座椅”老小区微更新项目正在春来苑这个老龄化小区全面推进,目前施工已近尾声,这在无锡全市尚属首次。

  凝聚治理力量,服务群众有求必应。在钱桥街道各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条块联动不断加强,各类资源下沉到小区形成服务矩阵,小区的功能服务持续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一月一主题的各类红色系列支部活动充实居民的精神世界。

  “初心议事亭”是钱桥街道“支部建进小区”的重要载体。居民在这个可容纳二十人左右的亭子里直抒己见,小区支部将通过议事协商、热心党员以及网格员入户走访获得的居民需求形成一桩桩“问题工单”,按照“居民点单、管家接单、党员办单”的模式,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支部、难事不出社区”的社区自治共治格局。通过社区“大管家”和物业“红管家”联动,在“党员+党组织”双报到机制下,党员主动“刷脸”“亮剑”,包干系列“家门口”顽疾,在安置房楼宇管理、电动车充电桩更新统一问题、出租房整治等突出矛盾化解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扇门”。

  晴山蓝城社区是无锡首批入选国家“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样板试点区。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晴山蓝城社区引进邻里“微巴”,编号为29、30、31路的微型巴士每日穿梭在这个辐射2万多人口的混合型社区,串联起金岸世家、金龙公寓、邵巷新村等11个小区。邻里“微巴”以早晚高峰固定公交线路、日间随需定制的模式运行,解决居民们的买菜、通勤、就医以及老年人到社区助餐中心用餐的交通问题,“一刻即达”的效率让居民油然而生浓浓幸福感。

  “巴士邻居”是晴山蓝城社区和江苏省供销社、无锡公交集团等资源型党组织结对共建的社区党群服务驿站,围绕惠民和公益主题,为居民们提供生活福利商品的同时,站内长期准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并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公益休憩场所。“天气这么热,出门就有公交,尤其对于我们8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每天到社区惠爱餐厅吃饭或者打饭,实在是太方便了。”88岁的李奶奶对这条“助餐专线”赞不绝口,她还经常坐小巴来回,到“巴士邻居”内购买惠民商品、东西部结对商品等,这是她和邻居们喜欢的日常行动路线。

  “针对老小区资源不足的困难和居民群众服务诉求集中点,我们统筹居委会干部、党群服务、行政监管、社会力量、志愿者骨干等多方力量,把眼前事变成家门口的民生实事来一桩桩推行。”晴山蓝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邓超介绍,支部议事聚焦“治理+服务”,持续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具体问题中增强党建牵引力、组织凝聚力和为民服务力,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新格局。(殷晴 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