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人大主席团围绕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促进国有和集体资产规范运作、实现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国有和集体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特别是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关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海州区浦南镇人大扛牢人大监督职责,唤醒沉睡闲置“家产”。
明确规范,把好监督“方向盘”
今年以来,省市人大先后召开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会议,全面部署开展人大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在市人大召开的会议上,明确浦南镇作为连云港市推行人大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工作的试点乡镇。
7月26日,镇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镇政府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将人大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以法定形式予以明确,全面启动镇人大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会上,人大代表现场提出问题,并围绕如何加强对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范资产流失风险等方面展开讨论,这是浦南镇人大积极履职,将“一次性”报告监督延伸为“全过程”监督的一次大胆探索,彰显“监督要严”的刚性导向。
创新流程,打出监督“组合拳”
近年来,浦南镇人大在监督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人大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的“一查一调一报告”的工作流程,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监督全过程,打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同心同向工作格局。“一查”是各单位自查自检,梳理资产明细,形成定期自查报告,报镇人大主席团。秉持务实管用、切合实际原则,推动政府出台《浦南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监督“线路图”,夯实监督基础。“一调”是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监督调研活动,以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等方式摸清资产“家底子”。近年来,镇人大已先后组织代表调研视察镇商业中心、中小企业园和番茄庄园等项目。实地察看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现状,详细了解资产的产权、面积、布局、经营管理及周边环境等情况。“一报告”是建立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重大事项在人代会上向人大报告制度,确保人大对一些重大事项、重要项目做到全流程参与、全过程监督。
提升质效,点燃发展“新引擎”
实现镇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是乡镇人大专项监督的目的。镇人大在资产盘活方面多方调研,积极推动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方面持续发力,唤醒了一批沉睡的闲置、低效资产,促进国有和集体资产规范运作、保值增值。盘活长期闲置国有资产。浦南镇商业中心占地约60亩,由于手续不完善,建成以后长期空置,为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在镇人大的监督推动下,镇政府有序推进商业中心盘活,修复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内部设备,加大招商入驻力度,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通过努力,2023年下半年完成产权证办理。截至目前,已完成4栋约2.3万平方米商业楼签约。开发低效村集体建设用地。围绕浦南工业集中区内散乱污低效企业,有计划进行“腾笼换鸟”。对太平片区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集体地块作价入股,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建设浦南中小企业园一期项目。盘活原太平村化纤二厂地块低效土地34亩,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三栋三层标准厂房约2.5万平方米。因地制宜招引项目落地,利用新建厂房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已与至善堂药业、苏州时代华景新能源、金风科技清洁能源、山东郯国国际贸易包装材料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正积极洽谈入驻相关事宜。促进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引导新建村开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工作,依托番茄庄园产业辐射,全村入股承包经营24座番茄种植大棚,带动了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拉动了农家乐、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特色文旅发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此外,还有效推动了半滩村闲置12间“校舍”和太平村闲置老水厂等集体资产盘活,促进村集体增收。(韦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