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家层面更加注重高效精准地用好宏观调控手段,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培育、新旧动能转换的潜力。对江北新区而言,走过获批初期战略红利集中释放的阶段,当前转型升级再突破靠什么?今年新春第一会,江北新区打出了“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组合拳,向关键处发力扩内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风险。历经半年探索,四大行动逐步形成工作体系,凝聚全区上下改革之力,探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把握阶段特征谋转型,突出有效益、靠前发力、改革驱动
书画展、夏令营……进入暑期,位于大厂街道的1934文化产业园推出系列文旅活动,引来游客不断。这里是永利铔厂旧址,厂房曾一度闲置。腾笼换鸟后,摇身变为工业文化旅游网红,还发展起了低碳科技、文化创意等新产业。同样在大厂,上半年南化制氢、合成氨联合优化项目基本完工,企业发展更加安全、绿色、高效;3家企业入围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街道创新方阵进一步壮大……
这是江北新区一手抓存量挖潜,一手抓新增提质的缩影。挖潜的触角不仅深入优势产业,也延向街道经济,靠前发力激发基层动能。提质的举措不仅在于催生老树发新芽、招引金凤凰,也更加注重用有效益创造新空间。
6月13日,江北新区召开专题动员会,立起推进有效益的投资建设鲜明导向,明确做优做强工业投资基本盘、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激发产业有效投资、加速低效用地盘活、加强产业空间载体建设等系列举措,确保把钱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爬坡过坎、提挡升级,前提是靶向施策。江北新区肩担国家和省市赋予的重任,敏锐作出了进入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判断,半年来,系统厘清问题逐一作答,在四大行动牵引下,撬动改革创新塑优势,激发出内生发展强劲动能,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全员服务拼脚力、增能力,解决问题一竿子插到底
聚焦亿高医疗“一次性使用微波消融针”等医保挂网和医院推广需求,教育和社会保障局推动相关产品入选南京《医保推动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市场孵化项目(2024年第四批)》名单,纳入医保支付,助企业拓展市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动争取,获得今年南京唯一的市区联合攻关类项目试点,为企业提前锁定2个立项名额及500万元的支持资金;多部门联合促审批改革,拿地开工再提速……
遇见问题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谁先发现线索谁第一时间协同解决。服务不只限于部门职责,需要换位思考积极为企业发展谋机遇。上半年,江北新区依托四大行动重构有效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在组织上,坚持一盘棋推进,成立专班、明确专员,确保信息互通、工作互融、整体协同,以更紧密的组织形式凝聚合力、畅通机制。在考核上,注重比拼问效,紧抓每周通报、每月点评的实绩评价,鼓足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新机制带动全员服务跑出脚力、提升能力。截至目前,各单位第三轮走访联系服务重点企业720家,占挂钩服务企业数的33.57%,累计5353家次;摸排问题诉求68条,累计1676条,均已按时推进办理并反馈企业。累计走访项目2837次,发现问题事项642个,其中639个已协调解决,其余3个已明确解决路径推进中。构建优质营商环境,江北新区打出事不过夜,永不说不的新名片。
紧抓创新头号任务让更多的研落地为产,形成新质生产力
“过去几年,江北新区围绕主导产业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如何将其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互动、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眼下待解之题。”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开展研产贯通行动,江北新区对研发主体、科创项目等把脉问诊,1-6月摸排出约300项成果,强化引导和服务,推动成果产业化落地。
为提振创新主体信心,江北新区着力提高金融资本、科创平台等关键要素支撑力。一方面,发挥百亿产业母基金及系列产业子基金集群效应,新添天使创业投资基金、新质研产创业投资基金等子基金,并联合江苏省产研院共促拨投结合,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另一方面,加快EDA国创中心、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攻关产业核心技术,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为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在当地,江北新区持续深化校地融合,推动东南大学大医科入驻、南大优势学科教育重回新区,并与南工大、南农大、南理工等高校多维度深化合作。其中,东南大学大医科落地后,将整体置入医科、生命科学学科和工科等学院,在江北新区构建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大医科及医工交叉新模式,集聚更多优秀人才、优质科研项目,赋能地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同时,江北新区强化对标研究、优化创新体系,上半年,通过构建科技研发成果“梳理跟踪、服务落户、支持培育”工作机制,建立科创项目遴选机制并明确相关管理办法,推动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以及编制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等,用系列务实的科创机制改革,保障从研到产渠道畅通。(沈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