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公安分局竹镇派出所位于苏皖交界,是南京辖区面积最大的派出所,也是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派出所,1944年4月新四军在竹镇创建了派出所,被誉为“新四军第一所”。近年来,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传承和发扬新四军“三不走”(即“东西不还不走、水缸不满不走、地不打扫不走”)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出“纠纷不化解不走、隐患不排除不走、群众不满意不走”新时代“三不走”精神。

  践行“枫桥经验” 纠纷不化解不走

  调解工作随警作战在社区。社区民警全面退出“大轮班”,把专职调解员从驻所“坐班”改为编入6个警务责任区,对应成立6个社区警务团队,在社区民警领导下,同专职辅警、网格员、协管员等基层治理力量充分整合。社区民警任队长统筹组织,全体成员接受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电台“点对点”调度。日常调解员随社区警务团队走村入户,主动发现纠纷,现场调解纠纷;发生警情时调解员跟车随队出警,第一时间调解。村居所有纠纷均由专业调解员负责跟进“一调到底”,切实将纠纷化解在萌芽,近两年经警务团队调解的各类邻里纠纷等小矛盾6800多起。

  调解合力形成在社区。社区民警发挥在村居兼职的优势,依托社区党组织,建立1+5“红色圆桌”议事制度,1是社区民警,5是由社区干部、党员代表、乡贤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议事团,因地制宜的开展矛盾调解工作。一般小的民事纠纷,都由警务团队化解在田间地头,对相对复杂的矛盾交“红色圆桌”会议解决,近两年经“红色圆桌”议事团调解各类纠纷2000余起,成功率99.8%,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

  调解专家主动进社区。利用社区民警兼任政法网格长的契机,实体化运行政法网格员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室由社区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会首席专家库成员等组成,社区民警担任政法网格员调解工作室主任,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碰头会,摸排隐性纠纷,遇有基层难以解决的纠纷,由调解室主任协调法学会首席专家、律师、法官、检察官、行业调解员等专家进行“会诊”,联合化解复杂矛盾。两年来,竹镇共化解永鸿巴布洛、桃花岛等案件引起各种劳务纠纷等“疑难杂症”矛盾12起。

  警民团结协作 隐患不排除不走

  政法网格长组织网格员排隐患。竹镇现有66名网格员、55名政法网格员、253名微网格员,派出所民警都是所在网格的政法网格长,他们发动全体网格员、微网格员和政法网格员在小区、生产组宣传消防安全防范知识,定期在57个网格群发送消防安全宣传知识。主动到辖区企业、学校等上门宣传安全知识,组织网格员安全防范培训。近两年检查消防单位919家次,发现消防隐患350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80份,移交消防救援大队39次,全部得到闭环处理,辖区未发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依托网格员和微网格员,及时发现隐患、收集舆情。去年,派出所在交通事故多发的村路口安装了8套语音提示系统,对过往行人车辆进行语音交通安全提示,实现了小举措大民生。

  “社区政治指导员”组织志愿者护平安。始终不忘派出所脱胎于新四军队伍,延续人民军队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法,派出所6名社区党员民警以“政治指导员”的新身份进入辖区,在开展社会防范指导的同时,分别在自然村组、街道居民小区、企业集中区和沿街店铺等区域组建了四支平安志愿者队伍。

  一是社会治安信息员志愿者队伍。在每个自然村口小店或农户物色治安信息员,全镇组织起195名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其中党员45名,村民都把这支队伍叫作“农村守门人”。自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组建以来,上报各类治安信息4600多条,去年以来全镇各类案件同比下降34%。

  二是老党员志愿者队伍。全镇253个微网格都建立了老党员平安志愿者队伍,他们穿红马甲、戴红袖标、拿小喇叭,将平安的声音传入到千家万户。民族小区还组织51名退休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并在家门口悬挂“老党员平安户”牌子。

  三是“好邻居守望”志愿者队伍。竹镇农贸市场有100余家商户,每天凌晨4点开市,人员来自苏皖两省,治安较为复杂。为此社区民警根据市场分布发动商户20户左右为一组,共5组,自发组成“好邻居守望”队伍,遇有突发情况邻里商户相互照应帮助。2023年以来,竹镇农贸市场各类侵财案件实现零发案,越来越多的商户自发加入该队伍。

  四是爱企护企队志愿者队伍。组织竹镇开发区10余家企业保卫人员成立联合爱企护企队,社区民警组织开展巡逻防范的同时,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会,通过集中检查的方式,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精细安全监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民警发动群众防风险。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是新四军的优良传统,社区民警在基层防范各类风险上充分依靠全镇253家村民小组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在村社区举办大型活动、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前,社区民警和村民小组理事会理事长召开村民小组理事会或居民议事会,对活动、项目的安保维稳事项进行梳理评估,对可能影响活动安全、可能影响项目开展的因素进行梳理排查,将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去年以来,依此先后化解了石婆村仇庄组高压线项目纠纷、乌石村茶园项目纠纷涉及60余户农户的矛盾。

  一切为了人民 群众不满意不走

  “政务+警务”便民惠民。社区警务室与网格站合署办公,警格网格融合,将派出所窗口延伸到警务室,社区民警每周两次在警务室接待群众,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户籍代办等业务,并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辖区群众不出村居即可办理核发居住证、户口市内迁移等五十项公安业务事项。截至目前,共计完成帮代办业务73件,其中为60岁以上老人办理46件。

  赓续传统关心下一代。利用红色资源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做好帮扶救助的同时,主动多角度、多维度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培育,大力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植根于血脉之中、让红色信仰薪火相传,形成“孩子不安全不走、宣教不到位不走、家长不放心不走”的关爱青少年“三不走”品牌。“竹镇派出所历史展览”截至目前受教育学生40余批次1500余人次;建成“青少年安防体验馆”,从如何正确报警、全民防电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等六个方面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已为1200余名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每天组织7名警力在辖区6所中小学幼儿园站好“护学岗”,为校园构筑起一道平安防线;常态化全方位开展法治教育,近两年3名民警法治副校长共走进校园上法制课56场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安全感。完善农村地区“主防”运行机制,按照分局“情指行”专班、数据战队、“侦情指”中心各类研判指令、盯办提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每日研判、“派单作业”,全面落实派出所“主防”职责。组建了一支12辆摩托车的“红竹蓝盾”巡逻队,重点围绕辖区两条干线公路、企业集中区,以及沿街商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亮灯”巡防。今年以来,辖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8.3%,其中盗窃发案下降11.1%,电信诈骗发案下降36%,今年上半年竹镇群众安全感位列全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