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开发建设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勇立改革开放潮头,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全国第四。当前,园区正锚定“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目标,推进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丰富“园区经验”实践内涵。

  科创载体向前贯通创新链,向后链接产业链,融合资金链、人才链,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孵化新兴未来产业的重要枢纽。30年来,园区不断完善科创载体建设培育体系,着力解决新时代企业创新创业新需求,推动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运行管理水平高、孵化绩效突出的标杆型科创载体,为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园区已建成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纳米城、人工智能产业园、阳澄数谷等国资产业载体约1600万平方米;集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9家,数量保持苏州第一;截至2023年底,各类孵化载体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00余家、瞪羚企业超百家家、独角兽企业80余家、上市企业20余家,孵化企业及团队带动市场投融资超500亿元,成为孕育科创种子、涵养创新生态的重要源泉。

 

  市场化运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苏州工业园区科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园区不断探索科创载体发展新模式,从专注做精做优服务的盛博科技产业园,到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深化产创融合的播禾创新中心,再到突出供应链孵化赋能的欧朗物联硬创孵化器,这些成立时间不长但极具发展特色的创新型孵化器,共同助力园区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加速创新理念和科技成果落地。

  回归服务本职 育好科创“金种子”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方泾路10号的盛博科技产业园,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民营孵化器,距离园区高铁站仅十几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便捷。走进园内,会议报告厅、阶梯路演厅、万级无尘室及组装间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栋兼具生产和研发功能的新型工业楼宇集聚初创企业近百家,超过半数集中于半导体领域。

  园区自2013年开始探索创新型孵化器建设,2019年、2021年两次修订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引导建设专业化孵化器。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印发,明确“一核、三区”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即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载体核心集聚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商务区各有侧重),搭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构建大孵化集群。《行动计划》强调提升孵化载体运营水平,鼓励孵化载体明确定位,找准适合的发展方向和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管理优化的专业化孵化载体。加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衔接,提供全链条服务。

  “从入驻、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到市场推广、政策申报、资源对接,我们通过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降低创业风险和经营成本,为这些科创‘种子’茁壮成长营造舒适环境,提高成活率和成长性。”盛博科技产业园运营主体——合木孵化创始人翁维说。围绕“创新孵化+投融资+增值配套”服务体系,盛博科技产业园近四年里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培育企业获得投融资总额达数亿元,2023年备案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细致的服务让企业安心落户、持续发展。“除常规服务外,产业园还会贴心满足‘一对一’培训和外部资源对接等个性化需求,让企业能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联烁半导体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王成才说,作为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联烁半导体落户第二年便获评区级科技领军人才,目前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业务发展稳步上升。

  传奇大厦是合木孵化打造的另一个“标杆孵化器”,1—4楼定位工业上楼,5—8楼定位精品办公,不仅能满足重装机械类企业需求,也能满足不同企业个性化需求,为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全链条服务。2024年1月正式入驻传奇大厦的淇嘉科技正是被合木孵化的优质服务吸引。该企业凭借独特的iPS谱系共分化技术,实现传统类器官模型在谱系-结构-功能上的全面拓展,陆续建立并完善了多种下一代微器官(iORGAN)生理与病理模型,累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20项。

  涵养产业生态 打造融合创新“枢纽”

  当前,国内部分科创载体仍以提供办公场所为主,租赁收入占比超过一半,造血功能普遍不足,长远来看将影响企业创新创业效率和载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如何提升对垂直产业的理解和专业化、价值化服务水平?如何无缝链接科技界和产业界?如何构建孵化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孵化效能?

  在园区,一些发展领先的孵化器正尝试给出答案。

  “作为国内第一家IT&BT交叉融合孵化创新中心,我们聚焦AI制药、AI精准医学、前沿生物技术等领域,借助品牌大会及高频生态活动集聚顶尖人才和创新项目,打造数据、算力、临床等特色支撑平台,提供科学精准的孵化服务,帮助项目快速落地,以投资孵化联动,激活交叉融合创新第一公里。”播禾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孵化器具有国资载体和市场化运营机构双重性质,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支持、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薄荷天使基金共建。依托园区在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方面的长期积累,播禾创新中心投入运营两年多以来,累计引进创新项目及上下游生态伙伴40多家,约一半项目获评各级人才及产业政策支持;项目累计融资额超52亿元,过半数项目入驻后获得了至少1轮融资,每年参与联合举办的中国生物计算大会更是成为全球首个以“ITBT交叉融合”为主旨的行业大会。

  去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创新转化中心在播禾创新中心成立,这是江苏省首个孵化器内设立的创新转化中心,吸引了院内30余名课题组负责人和研究生加入,在开展医院自身科研的同时,通过科研-创新-临床圆桌派等形式,促进各方协同互动。据了解,目前已有孵化器内企业与相关科室达成合作。为满足企业在算力、算法等方面需求,该中心还与园区超算及数据存储中心、冠科生物全球数据科学及生物信息学创新中心等单位联合,进一步完善ITBT生态,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

  苏州左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创新疗法底层技术开发的科技服务型企业,据负责人吴昕介绍,企业入驻后受到园内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企业交流启发,当前积极拥抱AI等新技术,着手布局“AI+高通量筛选”新赛道。研究表明,AI在化合物合成和筛选方面比传统手段节约40%—50%的时间,每年节约280亿美元的化合物筛选成本,市场潜力巨大。

  “在当前创新环境下,建设高质量科技产业载体,已不再是简单的空间和硬件堆砌,更需要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运营,吸引高密度的创新要素,为科创企业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生态系统。”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园区持续推动孵化载体数量攀升、产业孵化集群培育、在孵企业量质升级、双创服务体系完善,有效将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孵化优势,为园区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源源不断提供科技项目源头供给。

  突出龙头牵引 做好全产业链融通

  三维温度场智能化监测系统为隧道冷冻法开挖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不仅节省24小时人工监测成本,还显著提升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水平。“团队研发的测温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到苏州地铁、南通地铁及澳门隧道等项目,帮助开展实时监测及风险控制。”哈夫曼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兆永说。该公司2020年12月入驻欧朗物联硬创孵化器,目前正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设备升级和市场推广应用。

  哈夫曼项目顺利落地,离不开“龙头企业+孵化赋能”这一创新型孵化模式。“孵化器在硬件设备打磨制样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特别是快样制造工艺水平很高,在技术、外观等方面的专业意见也让我们获益良多。”董兆永说。作为工业电子制造龙头企业,欧朗集团拥有高水平的科研与制造能力、高强度的产业整合能力和强大的供应链资源。以此为依托,欧朗物联硬创孵化器把目光投向全产业链物联网创业领域,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动配套、资源共享、融通发展,重点孵化培育物联网和智能硬件创业企业。该孵化器由苏州欧澄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通过打造专业化管理服务体系和高水平技术服务平台,为创客提供物联网及智能硬件相关的技术辅导、孵化培训、快样制造、产品营销等全产业链加速服务。

  “在苏州这片创新创业沃土上,我们坚持走专业孵化器的发展道路,采用‘孵化培育+投融资+微工厂’模式,把法国欧朗集团和欧朗中国的先进技术、产业资源和成熟市场反哺赋能创业企业。”欧朗中国首席执行官沈春晖说。

  目前,欧朗物联硬创孵化器拥有占地400平方米的一站式快速打样中心——微工厂,配备研发打样的SMT生产线、激光切割机、雕刻机等制造企业必需的设备资源,并按照专业级标准建立标准研发实验室,帮助缩短产品研发及面世周期。自2020年11月成立以来,已有十余家企业从欧朗物联硬创孵化器毕业,目前20多家在孵企业2023年累计知识产权授权60余件,累计销售额超3000万元。

  立足开发建设30周年新起点,园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创新需要人才。放眼未来,园区将全面推进科创孵化载体量质并举发展,推动孵化培育体系由规模增长向高质量、高能级转变,进一步完善孵化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争当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力军。(王梦菲 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