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港市人大市级机关工委不断深化“人大代表连心车”工作品牌建设,创新构建代表连心车、连心码、连心卡等“三连心”载体,通过“有形+无形”“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等形式,进一步延伸代表与选民群众联系“链”,推动“两个联系”常态化、“双向奔赴”具象化。
“代表连心车”,十米连心桥
“小区门口总有大卡车乱停,阻碍正常通行,能不能帮我们反映一下?”
“暑期孩子们没处去,市少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否可以延长?”
一杯热茶,一张小桌,在张家港市港城公交车枢纽站,一辆公交车从服务乘客的岗位退役,摇身一变成为与群众沟通联络的“连心桥”,选民接待,理论宣讲、小组活动……“代表连心车”早已成为代表履职活动的重要载体。“代表连心车”满载着代表的履职热情,赶赴社区、学校、集贸市场、商业综合体等地,常态化开展代表进网格、代表讲堂等活动,让代表能更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更及时反映群众呼声,更有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代表连心码”,民意“码”上说
近日,人大市级机关工委“代表连心码”的后台收到了来自市民许女士的一份特殊的问卷,“开通了城区至高铁站的公交K8线,为我们来张家港打工的外地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据悉,许女士是安徽人士,常年往返于张家港与安徽两地,自从开通了往返城区与高铁站的K8公交线,大大减少了路程奔波之苦。看似一份简单的问卷背后,是代表服务联系群众的生动体现。
为实现群众与人大代表“指尖上”的信息传递,今年,人大市级机关工委创新推出“代表连心码”。在市级机关人大各联络站点、履职阵地和港城公交K8线上,群众可以通过扫码,轻松实现“有意见建议找人大代表,有困难求助找人大代表,有矛盾纠纷找人大代表”的诉求,人大代表在“接单”后闭环办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代表连心卡”,沟通零距离
4月下旬,市级机关人大代表、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心声代”代表宣讲团副团长黄鹏为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学员们送去了一堂“接地气”“冒热气”的专题讲座。宣讲报告结束后,黄鹏就把“代表连心卡”发到了每一位学员手上,并与学员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每一张‘代表连心卡’上记录着群众的‘小急难’,我会仔细记录,并就大家集中反映的问题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形成代表建议,提交相关部门办理解决。”黄鹏表示。
在人大市级机关的每一个履职阵地和每一位“心声代”宣讲团讲师的手中都有联系群众的“代表连心卡”,群众可以把填有意见建议的“代表连心卡”放入履职阵地的社情民意收集箱,也可以直接交到代表手中,后期按程序逐一办理。
小小一张“代表连心卡”,有效拓展了代表与选民的沟通途径,延伸了人大代表履职“触角”,突破了人大代表接访群众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形成代表履职新常态。
今年以来,人大市级机关工委依托连心车、连心码、连心卡等代表“三连心”载体,共接待群众百余人次,线上、线下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余条,有效推动了交通安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民生问题有效解决。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代表‘三连心’载体建设,深入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扩展品牌外延,以品牌文化更好地团结凝聚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引导代表履职为民、服务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市级机关工委负责人表示。(金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