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块石碑都镌刻着民族的记忆,每一份传承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7月28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史迹诉金陵之殇,传承祈紫金花开”史迹守望者实践团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社会调研。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度与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了解纪念馆对史料的收集处理与陈列安排,同时探索纪念馆在传承历史、启迪未来方面的优势与提升空间。
实践团创新调研模式,融合线上问卷星平台与线下实地发放问卷两种调研形式,广泛收集了来自不同年龄、地域的游客反馈。问卷设计紧密围绕史实认知程度与爱国主义教育两大核心议题,通过细致入微的问题设置,力求全面剖析游客们的参观体验与心理感受。通过这一方式,实践团不仅收集到了大量宝贵数据,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深入分析的基础。
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实践团成员们征得游客同意,与游客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用镜头和音频记录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感悟。游客们纷纷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深刻理解的感慨,以及对家国情怀的强烈共鸣。同时,他们也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期盼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道路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们还深入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史展区”,对展区内史料的种类丰富性、内容深刻性、结构排布合理性以及呈现形式创新性等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他们分板块、分层次地记录下展区的表达效果、整体架构及细节处理,深刻体悟展区的独特魅力,积极调动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对纪念馆在传承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有了更加专业和深刻的理解。
为深入了解纪念馆的运营情况,实践团特别邀请了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他们详细介绍了纪念馆的人流量、主要接待人群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挑战与成就。此外,团队成员还与纪念馆办公室负责人、副研究员王山峰主任就纪念馆史料运用情况进行深入交流,从史料来源、搜集方法、处理排布到效果反思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访谈。实践团成员以视频形式将访谈全程记录下来,为后续调研报告的撰写增添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随着调研活动的圆满落幕,“史迹诉金陵之殇,传承祈紫金花开”史迹守望者实践团不仅收获了丰富的调研成果,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刘雅坤 钟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