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极贡献者。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凭借工业基础优势,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引得大批外资企业持续“加仓”。当前,江宁正加快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深化改革,以“生产力向新”促“吸引力焕新”。

  加快转型,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迈进

  近期,长安马自达首款基于纯电动平台的B级轿车——MAZDA EZ-6在南京工厂下线。新能源大潮下,诸多合资品牌进入“合资模式2.0”时代,即用中国品牌的电动化能力加上合资品牌的造车底蕴,实现1+1>2的效果。

  此次下线的EZ-6就拥有纯电和增程两种模式,其中纯电版车型峰值功率190kW,CLTC续航达到600km水平;而增程版车型的峰值功率为160kW,CLTC综合续航将超过1000公里。以本次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签约为起点,长安马自达将在新能源项目继续投入超一百亿元研发资金,加快后续多款新能源车型的孵化速度。

  “自2005年2月成立以来,长安马自达已经在南京扎根发展近20年,为南京汽车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EZ-6的成功下线,不仅是长安马自达加快向新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时刻,也是南京汽车产业持续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迈进的重要一步。”南京市市长陈之常说。

  据悉,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宁区是江苏省整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上汽大通等3家龙头整车制造企业,集聚了爱尔集、法雷奥、佛吉亚、塔塔、布雷博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零部件企业,引进了极星科技、福特、马自达、海拉、大陆、延锋伟世通等设计研发中心,形成了集研发、设计、测试、零部件制造、发动机制造、整车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长安马自达与江宁的合作友谊,有十九年峥嵘岁月可鉴,有新征程精彩未来可期,必将在厚积薄发中,成为江宁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的翘楚龙头。”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三个月前,长安马自达首台发动机电驱产品在江宁下线;一个月前,长安马自达与江宁开发区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协议;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新车型下线和新协议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迈上了更高台阶。2024年江宁区汽车产业将继续加快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

  稳中提质,外资企业密集“加仓”

  7月1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月初,经过多方撮合,来自德国的电力驱动设备制造商Moteg终于在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设立了蒙德利电气工程(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凡认为此举意义非凡。“这次来南京投资,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近年来,江宁区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引得大批外资企业看好江宁、选择江宁、“加码”江宁。去年以来,美埃环境投资建设高端装备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菲尼克斯增资建设精益智能示范工厂、百事可乐扩充产能……外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零售等领域“全面开花”。

  为何一如既往地重视外资?江宁区认为,外资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技术、模式、管理、国际国内销售渠道等生产要素“大礼包”,能够助推江宁紧跟国际化标准、全球化“节拍”,不断锻造向前奔跑的驱动力。

  “从舍弗勒的轴承到霍尼韦尔的传感器,外资企业的核心产品、研发中心,对于一个区域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明显。”江宁区商务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目前,江宁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8家省级商务部门认证的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占南京全市的一半多。

  事实上,江宁一直把抓好存量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增资扩产作为吸引优质投资的重要抓手。1994年,自美国达拉斯的个人护理用品全球品牌金佰利进军中国,3年后在江宁设立生产基地,并于2004年、2013年先后投用了北厂和南厂。扎根江宁开发区27年后,今年确定了第三次投资计划——增资5000万美元,新建2.7万平方米厂房。三期扩能项目投产后,其南京工厂年产值预计将达20亿元。

  企业深耕带来的增量效应明显。截至去年底,江宁区存量外资企业达到1206家,投资总额达到341.06亿美元,为超过8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仅过去3年,江宁区增资项目就超百个,其中外资金额达到39亿美元,更不乏破亿美元的重量级项目:爱尔集增资1.36亿美元扩大新能源电池产能项目、泉峰科技增资1.1亿美元开发电动工具新品项目、高精传动增资1.63亿美元研究风电齿轮升级改造项目等。

  深化改革,以“生产力向新”促“吸引力焕新”

  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是江宁吸引投资的核心要素。“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宁区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引领,进一步完善服务重大创新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保障机制,以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产业集团、紫金山科技城“三次方”为总牵引,探索“高校院所主导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主导科技创新合作、政府主导科创生态优化”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勇当科技创新发展的“开路先锋”,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区。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增强产业链主导力、品牌竞争力、资源整合力上先行突破,聚焦“5+4+5”创新型产业集群,坚持增强龙头企业牵引力和中小企业成长力“两手抓”,加快形成5个两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促进强链补链延链取得显著突破,勇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筑路先锋”,推动江宁成为江苏“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的重要县域支撑板块。

  三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机制、政策、资金等要素供给,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优化审批流程,构建项目“全要素策划、全链条审批、全周期管理”审批体系,聚焦企业“洽谈签约、建设审批、竣工投用”3个阶段,十部门联合推出“在谈即保障、签约即预审、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建成即投产”全链审批服务。同时,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深化知识产权改革。

  生产力向新的同时,江宁的吸引力也在持续焕新。数据显示,2023年,江宁区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3492亿元,增长2.2%,获评国家级5G工厂2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绿色工厂1家,智能配电设备产业集群作为南京市唯一,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截至目前,江宁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84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64件,获评首届江苏专利金奖3项,江宁区创新水平位列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第七、江苏第一。(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