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22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的窑湖小镇举办。年会以“守正创新、赓续薪火”为主题,依托开幕式、非遗大集和年会论坛推出系列精彩内容,包括非遗项目展览、年度非遗保护成果发布、学术研讨等,向广大群众献上一场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气息相结合的非遗盛宴。

全国300余项非遗“集”中亮相

  七月的窑湖小镇山清水秀,一场非遗大集点燃人间烟火。本次大集设置了“水韵江南”“食行九州”“千茶百器”“锦绣中华”“曲苑杂坛”“窑窑相望、薪火相传”六大板块,创新推出“市集+展演”模式,吸引来自全国各地30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参展,以馆、店、铺、摊、水域、舞台的立体展陈形式,把中国南北东西风土人情巧妙融入江南水乡。

  穿梭在非遗大集街道上,时不时就能“撞”上京韵大鼓、济南皮影戏、广东醒狮;同时享受着昆曲评弹、南京白局等各种“腔调”;平阳木版年画、宜兴紫砂、景德镇青花斗彩、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让人目不暇接;宜兴豆腐花、涪陵胭脂萝卜泡菜火锅、香河肉饼、黄元米果等非遗美食,让游客胃口大开……

  “非遗大集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可以互动的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说,“总结起来这次非遗大集有五好,即好吃、好听、好看、好玩、好用。非遗大集不是纯粹的展览,是要让老百姓能带回家去,真正跟生活结合起来,让老百姓从中有获得感。”

  据介绍,江苏现有非遗资源项目2.9万个,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1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2个,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66个。

蓝皮书解码非遗保护传承新实践

  开幕式上,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组织第三方科研机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联合抖音、快手、淘天、京东等互联网平台编撰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蓝皮书2024》正式发布。

  蓝皮书基于各地区、各门类、各级非遗传承人、各项非遗活动的互联网传播数据,总结归纳了2023年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概况,梳理提炼年度非遗传播工作特点,选取摘编全国非遗传播典型案例,并围绕进一步做好非遗传播、宣传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提出建议。

  此外,开幕式现场还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标识。该标识外部为圆形,内部造型为中国早期出现的吉祥纹样“方胜纹”。“方胜纹”具有连续延伸、无限变化的特点,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美。标识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将与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与发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搭建高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以“新时代非遗新使命”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包含一个主论坛、两个主题论坛和“非遗人之家”传承人圆桌沙龙。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专家、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共话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保护传承的新使命、新趋势及新传播方式。

  论坛集聚数十位专家论道。王晓峰说,通过非遗年会论坛希望可以高位打造非遗传承发展学术平台,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凝聚更多有识之士,为全国的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提供展示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事业中来。(沈杨子)